本报首席评论员 范嘉欣
读懂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的忠贞不渝,对信念的笃定坚持,就能读懂他们对于奉献和牺牲的甘之若饴
军旅作家王树增在《长征》一书中记载了一则鲜为人知的故事:
长征途中,红六军团有一个名叫张吉兰的女战士。在一次战后掩埋战友遗体时,她在牺牲的战士中发现了自己的丈夫。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她把丈夫满是血污的脸擦干净,并将夫妻俩平时最珍爱的一把牙刷放进丈夫的口袋,然后埋葬。
因悲伤和病痛,张吉兰的身体极度虚弱,连趴在马背上的力气都没有,便被留下来休养。几天后,张吉兰觉得有力气走路了,立刻决定去追自己的队伍。但是,队伍在哪里呢?她得出结论:追击红军的敌人到了哪里,红军肯定就在哪里。
在一个山洞里,张吉兰把自己的头发剪光,女扮男装报名参加了国民党军队,跟着敌人在大山中转来转去。终于有一天,敌人的部队接近了红军,距离近到她几乎可以看见隐约闪现在灌木丛中的那些红色五角星。张吉兰立即抱着枪向红军阵地跑去。她扑进一条河,拼命向对岸游。然而,就在此刻,身后的枪声响起,张吉兰挣扎了一下便消失在河面上,消失在一个血红色的漩涡里。
革命梦想的荣光,浸染着烈士的鲜血。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翻越雪山、穿越草地……两万五千里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1名红军战士倒下。一路浴血奋战,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战士能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的作风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举世无双。
牺牲,意味着毫无保留的奉献,乃至生命,它往往带着一种“深刻的悲壮”:播种,但不参与收获。正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正因为在牺牲中始终保有这种悲壮,红军在长征中留下了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而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不仅支撑着红军的铁流碾过了二万五千里征程,更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又一次披荆斩棘、闯关夺隘,从胜利走向胜利。
回望历史的天空,能与苍穹比肩的,唯有精神。为什么红军将士在面对生死考验时,会义无反顾地追随着那面绣着镰刀斧头的红旗冲入战火的硝烟?为什么无数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会毅然把满腔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交给党的抉择?皆因为共产主义理想赋予他们气吞山河、改天换地的精神力量,皆因为他们坚信理想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中国。革命理想高于天。读懂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的忠贞不渝,对信念的笃定坚持,就能读懂他们对于奉献和牺牲的甘之若饴,就能读懂蕴藏于精神力量中那种“深刻的悲壮”。
瞿秋白在牺牲前对劝降者说:“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是啊,若不能深刻地感悟过去,又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牢记红军的这场远征,牢记先辈先烈为实现革命理想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懂得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伟大,才能明白当一个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有多么的广阔,生命将会有多么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