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是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现办学体制为“省市共建、以市为主”。2018年11月,教育部专家组对九江学院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后认为,“九江学院是一所区域特色鲜明、很具发展潜力的地方本科院校”。
2021年,九江学院招生的本科专业78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近万名新生。热忱欢迎有志青年来校学习。
区位优越 历史悠久
九江学院坐落在长江中下游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九江市,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区域。九江古称浔阳,又名柴桑、江州,素有“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之美称。这里是东南形胜之区——枕万里长江、濒浩瀚鄱湖、眺奇秀庐山;这里是天下眉目之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江西北大门;这里是江南鱼米之乡——历史上的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这里是人文荟萃之邦——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北宋“江西诗派”宗师黄庭坚、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的故乡,李白、白居易、苏轼等著名诗人在此留下不朽诗篇。
九江学院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01年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创办的但福德医院护士学校。2002年3月,经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九江财专、九江师专、九江医专、九江教育学院四校合并组建综合性本科大学。百年办学,弦歌不辍,二十年升本,砥砺奋进,为九江学院积淀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具有千年历史、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美誉的白鹿洞书院,更为九江学院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环境优美 条件优良
学校占地面积3443亩,有24个二级学院,2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附属口腔医院,全日制在校生3.3万余人。
九江学院校园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教职工生活区、学生生活区、教学区、体育运动区、人文景观绿化区和原生态景观绿化区分布合理、各有风格。校园里绿树掩映,碧草如茵,繁花似锦,季季有花、四季有景。春天的樱花烂漫绚丽,夏天的玉兰高洁挺拔,秋天的金桂香飘校园,冬天的梅花傲雪盛开。校园里山水相映,各具特色,蝶湖、莲池、五柳湖,令人流连忘返,卓尔山、两南山,更是别有洞天。学校正在加快建设九江学院新校区,将着力打造为新时代全国一流的生态智慧文化校园。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信息技术楼、田径运动场和室内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分布于各个校区,计算机网络覆盖全校,全面实现了教学、科研和办公管理的网络化和校园生活一卡通。图书馆设有1个主馆和3个分馆,共藏纸质图书310余万册、电子图书200余万种,有中外文数据库100余个。建有22个各级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6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中央与地方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及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学校由杨叔子院士担任名誉校长,潘际銮院士担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00余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和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9人,入选省级人才称号3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金牌教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0人,省优秀高技能人才1人。学校聘请程天民院士、严陆光院士和李圭白院士等为名誉教授,128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兼职和客座教授。7名博士入选省高层次人才服务团,6人获评九江市2020年“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5人获评九江市2021年“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
立德树人 桃李芬芳
近年来,九江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九江,面向江西,辐射全国,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校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完善落实校领导联系二级学院、副科以上干部联系班级制度,为全校800多个班级配备了班主任,构建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工作体系。学校从优化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等多个环节,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着力加强理想信念的培育。坚持每年评选“立德树人楷模”“大学生年度人物”,运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励大学生立德立品,培养高尚情操。推出“国旗下的思政课”“纪念碑下的思政课”“舞台上的思政课”“战‘疫’思政大讲堂”等一系列有温度的思政课,持续培育青年的家国情怀。
学校现有35个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以及271个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了创新创业实训室、创业训练活动中心、创业实践基地,开辟了校园创业基地。为营造浓厚的创业学习氛围,学校开设“义丰论坛”,定期进行创业讲座和讨论。学校优化专业培养方案,逐步实现普及“创业学”课程。强化专业理论课程,扩大创业实践实训课程,推出了“创业意识教育实训”“创意思维”“综合素质拓展实训”等课程。鼓励课外活动锻炼,如“校内外创业实践”“学科竞赛”等。由此形成由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拓展训练等组成的多维立体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学校作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积极开展“卓越医生”和“卓越工程师”培养。
学校先后培养各类专门人才20余万人,学子中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大批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九江学院组织90余名医务人员分4批驰援湖北,他们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过硬的作风,出色地完成了救治任务。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上、做得好,是九江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育具有家国情怀的应用型人才取得硕果的生动写照。
特色鲜明 声誉良好
九江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内涵式、特色化发展战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文理工医多学科协调发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特色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近年来,学校依托九江地区庐山、长江、鄱阳湖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入推进“山江湖”学科群建设工程,办学特色和优势日益彰显。2016年,学校被列为江西省“十三五”期间拟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工作正积极推进。依托“学科联盟”,学校已先后独立、联合培养研究生275人。
学校拥有国际贸易、凝聚态物理、植物学、材料加工工程、旅游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政治教育、会计学等省级重点学科。会计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走近《红楼梦》”与“基础会计学”课程通过首批国家一流课程认定;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科学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贸易、凝聚态物理、植物学、材料加工工程、旅游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政治教育、会计学等为省级重点学科。会计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分别列入省一流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行列,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会计学、护理学、旅游管理等8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学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1项;荣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36项;获批国家授权专利614项。
学校努力承担文化传承创新使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以庐山为地标的优秀文化资源,形成了以庐山文化研究、陶渊明研究、陈寅恪研究、世界名山研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研究等为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团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参与组织召开世界名山学术研讨会、长江公共外交高峰论坛、鄱阳湖高层论坛、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陈寅恪学术研讨会等高水平学术会议,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与好评。
学校持续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先后与俄罗斯、德国、法国、芬兰、韩国、柬埔寨、美国、日本、泰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已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设立中俄本科合作办学项目,加入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学校深入拓展汉语国际推广和华文教育,与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合作建立孔子学院,该孔子学院先后3次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奖”,被纳入“全球示范孔子学院”建设行列。
学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荣获“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示范单位”等称号。学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近3年来,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满意度达96.2%。
聚庐山灵气,蕴长江波涛,展鄱湖浩瀚。迈步新时代,九江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和以服务地方为重点的应用型特色办学之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豪情满怀扬帆起航,为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冯 健 汪 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