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国必须强军

  本报首席评论员 范嘉欣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定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既是历史的深刻昭示,更是未来的使命召唤。

  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94年前,南昌起义一声枪响,中国革命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自诞生之日起,这支军队就与人民血肉相连、命运相牵,为中华民族实现独立解放和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保障。引兵井冈,挥师赣南,万里长征,抗日救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戍边御敌,撤侨护航,抢险救灾……这支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肩负起了捍卫和平、服务人民的千钧重担。在老百姓眼里,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人民军队奋战的疆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最坚强的依靠。今天,中国人之所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全,之所以能在世界上抬头挺胸、扬眉吐气,正是因为有人民解放军这样一支值得信赖的英雄军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没有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现代化军队,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对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上也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以及不当的言行,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比如,有的人认为,和平年代,国家应该把真金白银用在经济建设上,军队建设可以放松一些,在国防现代化上的持续投入是“不必要的浪费”;有的人担心,中国加强军队建设可能被国际社会误解,或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从而让“中国威胁论”更有市场;有的人认为,“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参军不是人生的“好出路”,甚至讥讽有志于投身国防的青年;有的人不尊重军人,诋毁、贬损军人的荣誉,侮辱、诽谤军人的名誉,等等。这些言行显然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

  一些人之所以产生上述模糊甚至错误认识,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懂得“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道理。须知,仅凭经济繁荣并不能保障国家安全。否则,鸦片战争之初,旧中国就不会在经济总量占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被帝国主义打得丧师辱国、割地赔款。和平从来不是上帝的恩赐,只能依靠自身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护。否则,一些小国就不会因国防孱弱而被美西方国家动辄以战争手段胁迫、蹂躏,直至陷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惨境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战止战,历来是固国安邦之道。只有备战、能战、敢战,才能真正达到不战、止战或战而胜之的目的。“听惯梨园歌管声,不识旌旗弓与箭。”承平日久,让不少中国人对安宁的生活习以为常,产生了和平麻痹的思想,忘记了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国家,而不是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有切肤之痛。如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2000年的中美南海撞机事件等,由于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与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我们不得不有所隐忍。痛定思痛,经过几十年励精图治,今天的人民军队已经成为一支能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强大军队。无论是亚宁湾护航、也门撤侨,还是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绕岛巡航,我们都已经用强大的军事实力证明,这是一支不可欺、不可侮的力量。

  新时代,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强军道路,不是穷兵黩武,不是对外扩张,不是欺凌弱小,而是建设同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事实上,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中国的国防开支无论是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还是国民人均和军人人均数额,均处于较低水平,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完全没有事实依据。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为贵”的中华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始终不渝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老路。无论将来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不会威胁谁,都不会谋求建立势力范围。但是,爱好和平并不代表我们不敢斗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任何人都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否则必定会遭到迎头痛击。“我谨向世界提醒一句:从我们这一代起,中国将不再给任何国度的军人提供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这是中国军人的心声,更是中国人民的愿望。把这一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正有赖于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一个巩固的国防。除此,别无他途。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2021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综述
~~~
我省加强部署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
~~~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教育
   第12版:体育
推动江西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强国必须强军
公共场所一律全程戴口罩
精彩“三级跳”
图片新闻
党旗为什么这样红
芦溪电瓷电气产业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