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

  胡海智

  打破对人才的传统认知,赋予人才评价认定更多标尺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国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然而,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单位仍然存在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评价人才等现象,极大束缚了人才的活力,不利于人才的聚集和发展。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只有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做到英雄不问出处、创新不问“出身”,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作用,实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从“大国工匠”焊接工人艾爱国荣获“七一勋章”,到新型职业农民获评职称;从电商主播李佳琦作为特殊人才落户上海,到“95后”快递小哥李庆恒被评定为杭州市高层次人才……人才,从来都不是只有一种定义。事实上,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平凡岗位同样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正所谓,“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如果不论职业特点、工作性质、岗位需求,采用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套标准评到底,难免出现人才“遗之在草泽”的情况。只有根据各行业、各领域特点,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设计不同领域的岗位要求,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才能改变过去“一刀切”式的人才评价方式,从而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为人才脱颖而出释放出制度机制最大的牵引性动能。

  不用一把尺子量人,考验选才者的胸襟和气度。当年,钱钟书在清华大学录取考试中数学只考了15分,按照规定是不能录取的,但是他的国文和英语成绩相当出色,都考了第一名,时任清华校长的罗家伦慧眼识才,将钱钟书破格录取。正是罗家伦的这一次破例,成就了学贯中西的一代学者。现如今,不少单位总是抱怨招不到人才,其中不乏有的选才者不是求全责备、目光短浅,便是观念落后、瞻前顾后。“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只有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坚持事业为上,强化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的理念,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选人不拘一格、用人用其所长,才能实现“求士莫求全,用人如用木”,开创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打破对人才的传统认知,赋予人才评价认定更多标尺,就一定能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接续奋斗启新程 感恩奋进谱新篇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体育
   第07版:民生
   第08版:文艺评论
   第09版:特别策划
   第10版:评与论
   第11版:广告
“依法育娃”考验家长
书写科技自立自强新篇
“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
激发群众“同心干”的自觉
让特色小镇名副其实
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从平台入手遏制短视频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