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生 应清华
“要不是医生抢救及时,我早已不在人世了。”前不久,韦女士触电导致意识消失、全身紫绀、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经过乐平市人民医院急诊团队心肺复苏抢救,韦女士终于被救活了。
在乐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每天都上演着“从死神手中抢人”的场景。近年来,乐平市人民医院加大急诊科建设力度,搭建急诊急救大平台,优化急救流程,很多“过去抢救不过来”的患者得以重生。
按下“快进键”
“起初,只有一间诊室,没有抢救,也没有住院病房,更别说重症ICU。”乐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戴泳说,医院新急诊科组建于2018年,成立之初只有6名医生,现在有医生18名,是一支具有内科、外科等专业背景的急救团队。
经过这两年发展,该院急诊科不再是“转送病人”的科室。科里设置了120出诊、急诊预检分诊、急诊抢救和急诊诊间、急诊输液室、急诊住院病房以及急诊清创手术、急诊洗胃等救治单元,还购置了一大批先进的急救设备,急救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目前,该科年门诊量近5万人次,住院患者约3000人次,挽救了很多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
据了解,该院创伤中心以“全省最高分”通过验收,吸引了周边同行前来参观学习。科主任戴泳还被聘为全国急诊联盟副秘书长、江西省急诊联盟秘书长副理事长。该院不但是全省急诊急救平台建设的成员单位,而且成为首批全国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试点单位。
瞄准“最前沿”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过去,很多重病患者抢救不了。” 戴泳说,他们现在能开展救治的病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创伤、急性创伤、中毒等。
“我们选择国内最强医院对接,急诊科的医生‘前赴后继’进修,拜师学艺。”乐平市人民医院负责人介绍,该院急诊科有8名医生在3年内先后到全国各级大型综合性医院进修急诊ICU内容,其中与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成进修直通车。
哪里做得好,就去哪里学。该院急诊科正在筹建中毒中心,将选派医生到齐鲁医科大进修中毒急救、到广西医科大进修蛇咬伤救治;还将选派骨干到北京协和医院、浙大第二附属医院综合ICU进修,为全面提升危重症抢救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跑出“加速度”
“让患者活下来,这是急诊医生最重要的使命。”在戴泳看来,急诊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心肺复苏,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该科室不断完善急诊急救流程,实行24小时值班,节假日不休息,确保对急危重症患者及时抢救。
急诊做什么?就是把心跳呼吸停止了的患者救活,为后续救治和转诊创造先机,心肺复苏术是关键。“急诊科强不强,就是看你能救回多少人,也就是要让患者活下来。”戴泳说,急诊科医生要“内外兼修”,是抢救能力强的大医生。该院急诊科抢救人数、心肺复苏成功人数和成功率在全省县级医院中名列前茅。据统计,2021年所有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超过了47%。
作为全国急诊急救大平台的建设试点单位,该院将新建一栋5000多平方米的急诊大楼,急诊ICU病床将达到16张,住院床位达60张。同时,该院将进一步规范急诊区域建设,优化急诊各区域诊疗流程,不断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