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诚平
火葬场被称为人生“终点站”,把人生“终点站”建好,既能让逝者走得体面,也能让生者得到安慰。但是,在九江市柴桑区,由于没有火葬设施,遗体火化必须要到周边县市区。据悉,早在2000年,柴桑区就启动了殡葬改革,目前,公益性墓地已经覆盖全区城乡,但由于种种原因,火葬设施一直没有建成,人生“终点站”没有着落,给群众造成不便的同时,也增加了群众负担。
设施缺乏,遗体运到外地火化
柴桑区民政局副局长吴晓兰告诉记者,2018年8月1日,柴桑区启动殡葬“零点行动”,辖区居民去世,遗体一律实行火化。
2018年底,柴桑区启动公益性墓地建设。目前,全区共建有农村公益性墓地63个、城市公益性墓地1个、骨灰堂4个,实现了城乡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全覆盖。今年,柴桑区又拿出1055万元,对全区公益性墓地(骨灰堂)的道路进行了改造提升,进一步满足群众的殡葬需求。
但是,柴桑区殡葬服务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遗体火化设施尚未建成。经与周边县市相关部门协商,在柴桑区遗体火化设施建成之前,城区居民去世,可运到九江市殡仪馆(贺嘉山陵园)火化;江洲镇、新洲垦殖场可就近运到湖口县殡仪馆火化;岷山乡、岷山林场、马回岭镇可就近运到德安县、庐山市殡仪馆火化。原本计划涌泉乡、新合镇、新塘乡、城子镇、港口街镇、赤湖管理处居民去世,运到瑞昌市殡仪馆火化,由于柴桑区与瑞昌市两地相关部门一直未就此事协商好,上述6地居民去世,还是不得不运到德安县殡仪馆火化,车程从20分钟左右增加到一个多小时。
路途较远,殡葬花费有增加
前不久,柴桑区港口街镇港口村一名村民去世,由于遗体要运到德安县殡仪馆火化,路途较远,亲属联系好遗体接运车,凌晨3点半就出发了。火化完毕,回到村里,已是下午。“遗体接运车收费600元,柴桑区民政局补贴350元,超出部分自付。”一名逝者的亲属说。
据了解,柴桑区周边县(市、区)都实行了群众基本殡葬服务全免费,包括遗体接运也是免费的。柴桑区虽然每具遗体火化补贴接运费350元,但由于港口街镇、新塘乡、新合镇等部分乡镇到德安等周边县(市、区)路途较远,350元根本不够车费,不足部分,群众只能自行承担。
虽然柴桑区对辖区居民遗体火化费用实行5项减免,包括遗体接运费、火化费、冷藏费、骨灰盒费和骨灰寄存费等,但总补贴不超过2000元。
“如果柴桑区本地有火化设施,2000元补贴,可以满足基本的殡葬支出。但遗体要运出柴桑区火化,因为路途较远,就会产生很多其他费用,无形中增加了群众负担。”新塘乡一名村民对记者说。
预留场地,规划建设火化设施
据了解,为了建殡仪馆,近年来,柴桑区先后进行了五六次选址,但由于征地等原因,殡仪馆建设一波三折。
目前,柴桑区已在沙河经济开发区兰桥村刘家洼自然村,按照国家二级殡仪馆标准,规划建设殡仪馆。11月29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群山环抱,清静幽雅。目前,这里已建成6间悼念厅,修建了2000多个墓穴,并预留了建遗体火化设施的用地。但是,遗体火化设施什么时候能够建好,目前尚无确切时间。
吴晓兰告诉记者,在殡仪馆尚未建成之前,为了方便群众办丧事,去年10月,该区投入300余万元,在城郊修建了一个临时性悼念厅。前期免费供居民使用,今年10月1日起,按照相关部门核定标准,收取一定的场地费。
“政府部门很重视此事,一直都在大力推动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尽力满足群众需求。”吴晓兰说。
记者 手记
办好群众“身后事”
生老病死,民生大事。近年来,柴桑区在殡葬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作为殡葬改革最重要的一环——遗体火化设施却迟迟未建成,遗体火化,还得“跑”出柴桑区兜兜转转,让逝者无法走好最后一程,给生者带来不便,增加了负担。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柴桑区遗体火化设施迟迟没有建成,问题到底在哪里?相关部门应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民声,重视民意,采取措施,尽快补齐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办好让群众满意的“身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