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璋
春节假期过完不久,萍乡市湘东区的单亲妈妈吴建珍又领到了她和孩子的低保金1530元。近几年,靠着低保救助,吴建珍和孩子有了基本保障,重拾生活信心。而在南丰县三溪乡,48岁的封桂华也于近日首次领到低保金。1月18日,他在县民政局和乡政府的帮助下,通过“赣服通”网上申请低保,1月26日就完成审核确认。
像吴建珍和封桂华这样的情况在我省并非孤例。近年来,我省加强信息系统集约化、智能化建设,在江西“数字民政”系统总体框架下,打造了“一库三台”,即社会救助资源库、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数据中台体系,不仅让更多困难群体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更极大地缩短了救助流程,实现社会救助服务向主动发现、科学决策、精准管理、高效服务转型。
精准识别 主动发现困难群众
困难群众社会融入、资源获取能力不足,无法及时享受政策帮扶,是社会救助工作的“老大难”。同时,受识别手段有限、数据存在壁垒等影响,民政部门在认定困难群众身份时容易出现偏差。
“过去由于基层民政部门核查手段单一,难以准确掌握申请人的实际经济状况,救助不精准问题时有发生。”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局局长聂焱介绍,一方面,一些人符合低保申请标准,但不熟悉政策,不知道如何向民政部门反映情况;另一方面,一些人并不困难,但工作人员调查时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凭当事人自己表述或邻居反馈就申请了低保,以致浪费行政资源。
近年来,为解决这些问题,我省通过打造“数字民政”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逐步开展经济状况联网核查工作,实现对申请人收入和财产的全面查询、综合评估,提升了对困难群众识别认定的精准度,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累计完成核对956.42万人次,发现疑似收入、财产超标不符合条件的对象263.48万人次。
“之前有名老人纳入低保多年,平台运行后通过核查,我们发现老人的子女在外地有大量资产,随即取消了其低保待遇。”聂焱表示,平台不仅对申请人本人,还会根据工作需要对赡养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确保精准。
同时,坚持大数据比对和入户调查同步进行,形成线上线下互通的监测预警和救助帮扶工作模式,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打通“数字民政”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业务数据库,拓宽数据采集渠道,整合全口径低收入人口数据,建成低收入人口基础数据库。目前,全省已有361万低收入家庭人口信息“入库”,已归集乡村振兴、医疗保障、教育、残联、工会等8个部门10类信息,超500万条救助部门的数据入库。
此外,健全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机制,将走访、摸排、发现潜在对象常态化。省市县三级开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建立首接负责、登记交办、限时办结制度,并依托挂点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以及基层民政干部、网格员、第三方机构等开展走访和摸排,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吴建珍的孩子才7岁,多年前就被定为智力残疾。为了照顾孩子,吴建珍长期无法工作,生活陷入困境。通过地方基层民政干部走访,吴建珍和孩子很快被列入救助范围,如今每个月可以享受1530元的低保待遇。同时,湘东区民政部门还积极协调住建、残联等部门,为母子俩申请到了每月50元租金的廉租房,以及免费康复治疗。“要是没有政府的关爱,我们现在真不知道会怎么样。”吴建珍感激地说。
简化流程 打破地区和部门壁垒
打开“赣服通”社会救助申请平台,选择“本人申请”或“代理他人申请”,相关人员以及家庭成员的身份信息立即弹出,无需填写。授权提交申请后,申请信息便进入“数字民政”系统,并自动发给相关人员所在乡镇、街道,工作人员随即启动上户调查程序。同时,“数字民政”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也同步启动调查。调查完成后,相关人员如若符合要求便会被纳入救助范围。
在我省,全数字化申请流程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线下办事流程。“以前申请低保,群众要提交一大堆材料,往返于多个办事窗口。现在动动手指,坐在家里等工作人员上门即可。”聂焱说,按照城乡统筹、“一门受理”的工作要求,群众只需提交“一证一书”,即社会救助申请及授权书、个人身份证件即可申请救助,不再像过去需要针对不同的业务准备不同的申请材料,便捷化程度不断提升。
2019年开始,“数字民政”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推进PC端和APP端功能开发,实现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等五类业务全流程在线办理,配合审核确认权限下放推动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提速。以低保申请为例,审核确认时限从过去的30个工作日缩短为不超过18个工作日。
封桂华育有一儿一女,儿子未成年正在读职高,女儿已出嫁。去年,封桂华丧偶,成为家庭主要劳动力。因为两肩均存在损伤,劳动能力较弱,家庭经济陷入困难。1月18日,封桂华通过“赣服通”在网上申请低保,三溪乡政府民政工作经办人员第一时间启动救助程序,通过县民政局进行信息核对,联合村干部开展入户调查、公榜公示等,1月26日就完成审核确认,将封桂华及其儿子纳入农村低保,每月发放低保金480元。
为了打破跨部门、跨区域的壁垒,我省还通过共享信息,让群众无需再提交证明材料。目前,省民政厅已与10个省直部门、21家驻赣银行以及电力、证券公司等对接数据,实现不动产、金融资产等37大类信息联网查询。同时,我省通过跨地区协同业务,让群众免于异地奔波。
“举个例子,以往在南昌享受低保的人,户籍迁移到九江的话,南昌相关部门就认为他不在本地低保系统内,不再发放低保金。而九江相关部门因为在系统内查询不到,又会要求他回南昌开证明,很麻烦。”聂焱说,通过流程再造,如今省内迁移户籍的对象无需再为重新申请救助往返两地开具证明,只需凭户口簿在迁入地就近办理资格转移,即可快速接续救助。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驱动引领作用,推进“数字民政”社会救助信息平台与社会保障“一卡通”系统对接,实现社会救助资金发放、使用监管的闭环管理。同时,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开展社会救助网上联办,助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通过一系列措施,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拓展平台应用和大数据分析功能,做到即时干预、精准救助、综合帮扶,更好更有力地保障低收入人口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