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璋
近年来,幼儿学前培训的机构越来越多,亲子早教、文化启蒙、音乐舞蹈……名目繁多,内容各异,让很多第一次当父母的家长眼花缭乱。而在这些年轻父母的心里,矛盾的情绪始终交织。一方面,看着别人的孩子都去参加培训,自己的孩子不去,会不会一开始就比别人落后?另一方面,孩子本身还小,未来学习压力又大,这么小就参加各种培训是不是没有必要?
在“内卷”盛行的当下,或许正是抓住了家长们普遍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焦虑,学前培训机构的人员通过精心设计和准备的“话术”,很容易就击中家长的痛点,让他们不知不觉就掏钱报名。事实上,这笔费用并不便宜,一门培训每年动辄上万元,给许多普通家庭又增加了一笔沉重的负担。
然而,这些培训真的有用吗?“学前培训是一种智商税还是真的有帮助?”“学前培训会不会只是一种心理安慰”……打开网络,类似的讨论比比皆是。有网友对此嗤之以鼻,有网友以亲身经历力挺,但更多理性的回答是:不要过多寄希望于学前培训能给孩子增加多少知识,父母才是最关键的角色,适当地参加或许能够让孩子更好体验学习氛围。
笔者想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大力实施“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学前教育并非就应该成为给孩子“加码”的竞技场。每个家庭有自己的情况,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特点,盲目攀比、跟风,凸显的只是家长在教育方面的欠缺。在这个草长莺飞的三月天,家长们给孩子多些陪伴多些关爱,一起读书,一起放纸鸢,或许比任何学前培训都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