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璋
清明节即将到来,作为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每年此时,城乡各处的墓区都会迎来大量扫墓群众。然而,今年3月南昌等地突发疫情,如何扫墓,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对此,我省已经发出倡议书,倡导各地非必要不返乡、不跨区域祭扫,尽量采用现代文明的方式表达情感。事实上,类似的倡议并非今年才有,但有些群众不太能理解,认为千百年的习俗无法说改就改,否则便是对逝者、对孝道的漠视。
笔者不禁想到多年前南昌刚开始实行“禁燃令”的时刻。彼时,笔者也随机访问了许多市民,有一些人,尤其是中老年群体也表示了不理解。但随着社会各界的大力宣传,这些质疑者也渐渐开始摒弃烟火、手捧鲜花去扫墓。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观念的改变也要共同努力。这些年,随着科技进步,“云祭扫”方式开始出现,一些年轻人逐渐接受。尽管仍有争议声音,但不少人认为,“云祭扫”不仅节省时间,避免了当下疫情交叉感染的风险,更为文明绿色祭扫做出了贡献。
尽孝并非要等到先人已逝,缅怀也可以深藏内心。在抗疫斗争的关键时期,用一片追思、一份纪念祭奠逝者,不给防疫工作添乱,才是每个人在清明时节的应尽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