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农产品多方拓宽销路

  吴德强 本报记者 邹晓华

  “有了大家的帮忙,我们对发展红糖产业更有信心了!”近日,随着积压的3万多公斤红糖销路逐渐畅通,玉山县红糖产业带头人、江西省姜宅红糖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何芳心里也像糖一样甜。今年由于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往年供不应求的姜宅红糖出现了销售难。玉山县相关部门获悉后,多方联系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和合作社解决难题。

  “前几年因为有企业和合作社上门收购,我们不用为销路担忧。今年遇上了困难,但企业还是承诺帮销到底。”玉山县文成街道姜宅社区糖蔗种植户刘师傅表示。

  姜宅红糖是玉山县家喻户晓的农特产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红糖产业发展速度很快,成立了合作社企业,带动了周边数百人实现增收,是当地重要的乡村振兴产业。

  得知姜宅红糖出现销售困难后,玉山县各界呈现出“多方合力、多种渠道、多惠快销”的火热场面。玉山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吴晓华介绍,“与企业对接后,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等方式发布信息,得到了网友的积极响应。”

  同时该县充分发挥消费帮扶政策引导作用,一方面利用结对帮扶资金、单位工会会费等资金到脱贫户家中去采购红糖,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各界采购农产品。短短数日,姜宅红糖已经卖出1万余公斤,解了燃眉之急。

  红糖滞售虽然得到了缓解,但也给企业提了个醒,产业的持续发展更需要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和内生动力。

  刘何芳告诉记者,之前就对红糖进行了古法改造,推出了顾客需要可以随时取用、易于保存、包装更加精美的小包装产品。刘何芳说,这次小包装产品的销售并未受到影响,这也更加坚定了企业的产品转型方向。

  刘何芳表示,下一步企业计划通过直播姜宅红糖从甘蔗种植到收割、榨糖、熬糖、包装的全过程,让更多人了解产品的优良品质,打造“网红”农产品。

  现在,文成街道姜宅农产品合作社再次恢复了热闹繁忙的劳作景象,工人们忙着打包、贴标签、装袋、搬运,一块块甜蜜醇厚的红糖变成了一份份包装精美的礼盒,将这份甜蜜送到消费者手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红谷滩观察
   第07版:综合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评与论
   第12版:专题·公益广告
党报帮你办
为居民守好“菜篮子”
争做文明绿色祭扫的参与者
成立督查组 全力保春耕
为毕业生“云端”送岗
“和事佬”来调解 就地化纠纷
为企业复工精准服务
赣粤警方接力 兄弟终团圆
为农产品多方拓宽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