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红 熊伟健
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9597件、“净网2021”专项行动查处有害信息7453条、解决群众普法需求577次……近年来,宜春市深入推动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等平安创建工作,不仅让工作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为江西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筑牢了坚实的基础。
“在2021年度全省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宜春市取得了公众安全感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二的好成绩。”宜春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李晓楚在接受访谈时表示,宜春政法人正以率人之先、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魄力,服务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江西综合实力强市这一目标,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宜春政法新篇章。
统筹推进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公众安全感是一项“人心”工程,只有牢牢把握住“人心”,公众安全感才能持续稳定向好。同时,它也是一项渐进工程,和社会矛盾息息相关,很难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累小分才能得高分,积小胜才能成大胜。
近年来,宜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社会改革等中心工作、大局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各政法单位抓实各项政法工作。
去年,宜春市统筹做好战疫情、防风险、除隐患、保平安、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八类主要案件数、治安案件数、交通事故发案数、违法犯罪嫌疑人数四项数据都呈下降趋势,社会治安持续向好。
在持续推进落实《宜春市重大决策事项和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试行)》这项工作中,宜春可圈可点。2021年,全市3个稳评案例获得全国优秀案例。
随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国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一批特色项目立了起来。包括全面推进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智能安防小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正聚焦试点项目开展集中攻坚。
数据赋能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多层面聚合发力的系统工程。
目前,宜春市正在市、县、乡综治中心逐步搭建“1+4+N”组团式社会治理实战平台,即建设1个全市综治中心工作大平台,打造“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会心理服务中心”4个中心,整合平安志愿者联合会、见义勇为基金会、社会公益组织协会等多个社会力量,进一步聚集社会治理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综治中心的工作主旨,是统筹规范民诉、民安事项处理,力求实现“一次不跑”“只跑一次”“只跑一地”“一网通办”,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实现高效便捷为民服务“零”距离。
在制度层面,全市建立推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制度,结合疫情防控、创文明城、城市管理等重点工作,规范“全要素”网格事项,推动网格员与其他工作力量协同落实。通过创新网格化管理“平战结合”机制,形成“人在格中干、事在格中办,矛盾格中调、平安格中创”的运行体系。
提升效能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1年,宜春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41户,总数达到2040户,列全省第二位。近年来,市政法各单位坚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落户投产,创新了具体办法做法,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市委政法委出台了《宜春市企业涉法涉诉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企业涉法涉诉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
在此基础上,市法院在宜春经开区建立“项目法官工作室”,服务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有力保障了江西国轩等重点企业落户投产;
市检察院组织开展“服务零距离、护航促发展”活动,组织员额检察官走访工业园区企业,现场解答涉法涉诉问题咨询;
市公安局持续深化“千警联千企”服务活动,先后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386个,化解涉企矛盾纠纷1200余起。
法治化营商环境好了,群众满意度自然提升。针对群众和企业提出的痛点、堵点,宜春刀刃向内,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持续优化服务体系、行政许可、审批模式和法治环境。通过创新出台政务云资源使用管理规范,实现了全市各业务部门数据共享一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