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入暮,丰城市的街巷依旧热闹。网格员三五成群准备夜巡,街道干部下班后趁着住户在家入户走访。夜里,在家门口、村口就能见到警察;远远的,就能见到警灯。近年来,丰城市坚持党组织的核心引领,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带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以及其他基层各类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打造红色治理共同体,努力探索出一条有示范意义、符合丰城实际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特色路径。
推特色服务创共治格局
“旗帜+网格”工程,是该市推行的一项红色特色网格服务。据介绍,该市将1855个网格实现党小组(党支部)全覆盖。全市政法干警和乡镇街道平安干部编入网格,在网格党组织的安排下,通过“夜巡+夜谈”的方式,深入一线解决基层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难题。
通过常态化组织网格员、党员、业主委员会、物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平安夜巡,并召开“平安夜谈”,与群众座谈交流,收集社情民意、掌握治安动态、化解矛盾纠纷。依托创业园区、楼宇商圈、休闲广场等设立“红色驿站”12个,覆盖所有城区网格,构建“15分钟”服务圈。
据了解,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该市矛盾纠纷调处与有本土特色的“母舅文化”深度融合,选聘党员、“五老”等担任“母舅坐上”调解员,在全市建立了一支2142人的红色“母舅”调解员队伍和20人的“母舅”调解专家库。
同时,建立完善即接即办、闭环管理、交办流转、会商研判、吹哨报到、教育疏导、领导包案、评价回访、考核奖惩等9项“母舅坐上”工作机制,让矛盾纠纷在市内实现闭环管理、快速处理、有效化解。
聚红色力量汇共建合力
“我们成立了丰城市社会组织党委,建成市级培育中心和3个镇级中心,重点培育社区服务、公益慈善、互助志愿、平安建设等五大类社会组织。”丰城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实施了社会组织“党建领航”工程,通过项目资助、委托服务、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承接28项社会治理项目。
同时,吸纳辖区内“两代表一委员”、平安志愿者、乡贤、“五老”以及业委会、物业、商会等资源力量,搭建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乡贤促进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参与载体。
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通过凝聚共建合力,丰城市带动了全社会群众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形成民事民管、民事民议的良好治理格局。
袁文清 熊伟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