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曲水流觞千古胜

——清代青花“兰亭会”笔筒鉴赏
青花 “兰亭会”笔筒(清雍正时期)

  □ 郑学富

  清雍正时期青花“兰亭会”笔筒(如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口径19.8厘米,底径19.2厘米,高21厘米。直壁,圈足,制作考究,工艺精细,造型规整,瓷质细洁而色白,胎坚,釉润。

  据专家考证,此笔筒用的很可能是浙江产的上等青料。从其坚细的胎质、用料的纯正、高超的烧造技术及绘画技巧来看,当为景德镇御窑厂的高手所做。外壁通景绘《兰亭修褉图》,画面上青山绿水,松柏青翠,花草繁茂,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静宜人。所绘人物众多,神情各异,细腻生动,栩栩如生,或细观画上青竹,或专心弈棋,或抚鬓聆听琴声,或展书谈古论今;数名童子或担酒抱瓮,或奉酒放觞,或驻足凝神听琴,形态活泼生动,天真可爱,呼之欲出。图案主题突出,由青花、釉里红绘成,色泽明艳,淡描双勾填色的画法清秀典雅,釉里红点缀的桃花深浅适宜、恰到好处,使画面春意盎然,充满勃勃生机,再现了兰亭流觞赋诗之盛况。

  “曲水流觞千古胜,小山丛桂一年秋。”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共42人会聚山阴兰亭“修禊”。这次兰亭雅集,有11人各成诗两首,15人成诗各一首,16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杯。大家把诗汇集起来,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篇序文,以记录此次盛会。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此文隽妙雅逸,字字珠玑,不仅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更是一幅千古流传的书法作品。用笔遒劲飘逸,潇洒自然,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雍正皇帝在位时间虽然不长,但因其特殊的爱好,促进了瓷绘艺术的新发展,出现了许多格调高雅的山水纹瓷器佳品。这一时期的景德镇瓷业较前又有了很大的发展,瓷器品种繁多,釉色齐备,被誉为历代之冠。瓷器纹饰中的人物故事画题材选择不仅广泛,而且描绘细腻,人物比例恰当,更富有书卷气。“兰亭会”笔筒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代表了雍正时期瓷上笔绘艺术的最高水平,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意蕴和书法文化气息,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还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是研究古人兰亭雅集的重要参照资料。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吴天麟及其作品赏析
~~~
~~~——清代青花“兰亭会”笔筒鉴赏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丹青风雅 瓷上有情
战“疫”题材作品选登
曲水流觞千古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