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田心” 焕然一新

4月27日,无人机航拍通往田心村的盘山公路。通讯员 黄 容摄

  江拓华

  九十多年前,地处深山的分宜县钤山镇田心村因交通闭塞、易守难攻,成为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北路办事处主要活动地区;分宜县第一个党支部就在这里成立。这片红色热土见证了曾经的峥嵘岁月……

  改革开放后,田心村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但因交通不便,发展仍受到严重制约。“田心村红色革命旧址众多,绿色山林资源丰富,可惜这些宝贵资源‘藏在深山无人识’。”田心村党支部书记王孟说,“原先的水泥路不好走,到集镇都要转好几趟车,村里的壮劳力留不住,纷纷外出谋生。”

  摸清了阻碍发展的“症结”,分宜县对症下药:去年8月,一条长达5.2公里的柏油路通到了田心村。4月27日,记者驱车从钤山镇出发,沿省道分安线行驶约10分钟,转入蜿蜒盘旋的盘山公路,20分钟左右便来到田心村。进村后,只见树木葱茏,溪水潺潺,鸟儿时而低飞盘旋,一幅美丽生态画卷呈现眼前。

  路修好了,产业活了。田心村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了200余亩草珊瑚,销往南昌的医药公司。今年,田心村又与泰和县的客商合作,种植了300亩牧草,并按每吨300元的价格包销给客商。村“两委”还争取到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00万元,建设了工厂化育秧大棚,出租给种粮大户,每年租金收入约8万元。“集体经济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王孟说。

  路修好了,旅游旺了。田心村红色资源丰富,为了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田心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去年,退休老支书周年生受聘为钤山镇“红色导师”,承担村史讲解工作。“村里统一规划建设,将散落的革命遗址串点成线,又建起村史馆、红军食堂,前来研学旅游的大巴车一辆接一辆。”周年生笑着说。去年,田心村入选第二批省级“红色名村”,“红色田心”的招牌更响了。

  路修好了,村民乐了。种粮大户李宇在田心村及周围村庄流转了3000亩田地,引进旋耕机、收割机、无人机等,机械化种植水稻。“现在路好了,设备派上了大用场。”李宇告诉记者,今年他又添置了抛秧机,如今,从育种、抛秧、田间管理、收割到烘干,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修好致富路、幸福路,田心村焕发新活力。去年,村民平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下一步,我们要用好田心村的资源,把‘红色田心’建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王孟说。

  【短 评】

  当“山路十八弯”变成了“康庄大道”,偏僻的小山沟田心村焕发新活力。

  星光不负赶路人。经过一代又一代田心人的努力,这个小村庄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年轻一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以更饱满的热情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如今,“红色田心”人心齐、产业活、旅游旺,正朝着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阔步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系统协同 规范专业 创新示范~~~
精准发力 厚植生态 创新赋能~~~
产业集聚带动项目集群 项目集群推动产业集聚~~~
~~~
~~~——玉山县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掠影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区域
我省高标准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6285座
安远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底色
湖口新材料产业扬优成势蓬勃向上
“红色田心” 焕然一新
“数”出乡村新风景
我省启动多层次工伤保险试点工作
遵守防疫规定是公民基本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