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芳
“陶瓷是传统手工艺,也是精美艺术品,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1988年出生的龙洲,是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基础与设计史论教研室主任,从事艺术设计与陶瓷非遗活态化研究。日前,他荣获第25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
龙洲出生在陶瓷世家,外祖父张景寿是景德镇首批“陶瓷美术家”,母亲张玲霞专注陶瓷职业教育40年,被授予“中国陶瓷艺术与设计教育杰出贡献奖”。2015年,龙洲以国家公派留学生身份在国外完成了博士学业。怀着感恩党和国家培养、报效家乡陶瓷事业的赤子之心,2016年,龙洲入职景德镇陶瓷大学。
回到家乡后,龙洲全身心投入陶瓷教育和陶瓷非遗传承与教育传播研究中。“非遗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码。”为此,他自费组建暑期社会实践队,领着学生在景德镇的大小作坊、手工艺群落中找寻非遗传承人。
“哦,原来这种画法是在中西文化融合中形成”“花、鸟、鱼,这就是传统瓷绘中所说的‘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是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天工开物》中写的制瓷工序,我今天亲眼见识了”……学生们和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实地体验和观摩,逐渐领悟到非遗技艺的精华和本真,为其中的“工匠精神”所深深折服,对传承非遗技艺的责任感也被激活。他们自发对民间非遗工匠资料进行整理,目前已完成口述史调研报告28份,文字资料50万字,照片3000余张,视频150余段。
非遗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接棒。同为年轻人的龙洲打破过去各家技法秘不外宣的做法,向学生毫无保留传授自己家族的非遗技艺,并出版《陶瓷粉彩装饰》教材,详细介绍粉彩技艺,录制视频,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有多名学生毕业后选择传承粉彩瓷绘非遗技艺。
忙于教书育人、忙于非遗技艺传承与发展,回国五年多来,龙洲出版专著1部、教材2本,发表论文20余篇,获批专利6项,主持参与省级以上课题13项,年平均课时数是学校要求的基本教学工作量的3倍。在这样的工作量之下,龙洲依然活力满满,他说:“作为当代青年,要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勇于追梦、勇于奉献和奋斗,实现青春之价值,这是件让人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