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余红举
作为南昌市拓展城市规模设立的红谷滩区,既有商界精英也有农民工群体,既有“高大上”的住宅小区也有农民还建房,更是全省的行政中心、金融中心、商务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创新中心,管理起来有难点有堵点。南昌市公安局红谷滩分局把“首府首善首责”作为己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警务深度融合,向科技要警力,守万家灯火,情系人民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前不久,在五年一次的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红谷滩公安分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以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科技强警中守护一方安宁
VR是最为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红谷滩公安分局开发VR智慧综合应用平台,设置可视化指挥、智慧安保、智慧管控、智慧楼宇等9大模块26个功能点192个图层,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开展预警分析研判,精准指导日常打防管控。去年,在行政区划面积由170平方公里增加到270平方公里的情况下,红谷滩区辖区入室盗窃类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6.3%、电信诈骗类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6.1%、涉毒警情同比下降27.2%、涉赌警情同比下降25.1%。
秋水广场,有亚洲最高最大的音乐喷泉群,是网红打卡地。每遇节假日,数万人次涌入,但是现场管理井然有序,从未发生过踩踏事件。这是红谷滩公安分局利用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带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之一。
利用警务与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片区民警通过可预测人流密度的智能探头数据、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手机热点数据以及交警提供的人流车流统计三组数据,即可测定广场上实有人数,准确率在90%以上。
科技赋能,红谷滩公安分局让科技“触角”延伸至社区管理的“神经末梢”。红谷滩区有177个住宅小区,零发案住宅小区占比由2016年的33.6%上升至2020年的63.4%。红谷滩区刑事警情由过去的日均22起降至日均6起左右。发案率降了,社会治理好了,红谷滩区公安满意度排名逐年上升。
在“融警”创新中提升治理效能
红谷滩公安分局把“融警”机制作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头戏之一,不断探索完善同基层社会治理相适应的警务运行机制和联勤联战模式,让警力沉下去,让基层工作更扎实。
沙井派出所针对辖区纠纷类警情占每天接处警总量40%以上的情况,建立“四维一体”调解中心。派出所充分发挥民警、司法员、律师、调解员特长优势,合理安排人员有序调处。截至目前,调解中心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而派出所化解矛盾由过去平均每天要用5名民警,减少至现在1名民警。
在红谷滩公安分局联勤联战便民服务中心,一块现代化指挥信息大屏,被称为“公安大脑”,它实时显示全区警情动态,搜集信息、研判分析、指挥调度等工作席位上的警员正各司其职、紧张有序地工作着……中心负责人熊伟通介绍,一旦有案件发生,所有非现场处置流程都在这里完成。
“机制创新,硬件建设和信息化水平都很高。”中央政法委调研组以及全国500余批公安、政法同行参观红谷滩公安分局联勤联战便民服务中心时,如此称赞。
在为民服务中砥砺初心品格
红谷滩公安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深化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为突破口,真正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红谷滩公安分局建立由出入境、户政服务窗口合署办公的便民服务中心,出台《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十五条》,在分局和各派出所设立24小时智慧便民服务区,推出“红谷滩户政便民”微信公众号等便民利民服务,十多个事项实现线上审批,公安政务服务实现预约办理、延时办理、一站办结。去年11月4日,红谷滩派出所与丰和社区合署办公的综合服务大厅正式揭牌,这是南昌市首个与社区合署办公的派出所。
在公安队伍中,基层派出所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多,他们的身影穿梭在辖区的每一个路段。“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有什么事情打我电话。”即便现在与社区居民熟悉了,陈国才仍坚持每周下到社区时间不少于30个小时,走访居民不少于50户。靠着这种踏实的作风,陈国才解决了社区邻里间不少“鸡毛蒜皮”的事。像这样的典型人物在红谷滩公安分局还有很多,有“打击破案能手”、南昌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绪光,有南昌市优秀青年卫士、藏族民警拉旺罗布……而每每看到那些受助群众的笑脸,他们深感欣慰,因为这就是民警信守的初心——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