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凝聚智慧力量 共绘生态画卷

7月2日,第五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江西)论坛在浮梁县举行
论坛期间省生态文明研究院与浮梁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论坛期间举行首届生态文明教学实践创新基地授牌仪式

  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聚奋进之力。7月2日,由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南昌大学、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南昌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景德镇市发展改革委、中共浮梁县委、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五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江西)论坛在浮梁县举行。

  聚焦“加快生态价值实现,闯出新时代绿色发展之路”主题,共同探讨我省全域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畅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为我省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现摘编与会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精彩观点以及我省生态价值转化典型案例和经验,以飨读者。

  欧阳志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

  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存在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问题,建议地方探索产业链、金融链、数据链“三链”协同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与路径。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围绕构建生态产品产业链体系的目标,加强政策指引,形成三链协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体系。二是以数据链构建为主体,充分融合现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等调查监测体系,建成跨部门跨区域生态产品综合监测平台,形成统一的生态产品数据库,化解生态产品度量难的问题。三是以金融链完善为重点,创新金融模式,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化解生态产品抵押难的问题;四是促进三链协同,构建长期稳定可靠的生态产品产权交易平台和机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力争在生态产品市场化经营开发上取得新突破,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破解生态产品交易难、变现难的问题。

  吴丰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演变成为多层面、多维度、多因素的世界复杂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应深刻理解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践行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的新时代理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环境保护实现了“单一污染治理到系统保护、末端治理到全过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的跨越式转变,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稳中向好,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也面临新要求和新挑战,例如在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等重点战略区的水生态安全保障、新污染物治理和生态功能提升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空间。

  郑启伟  中国(丽水)两山学院副院长,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专家

  目前,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问题是,广大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强,但面临资源分散、资产碎化、效率不高、资本难进等不足。需要建立一个生态产品供需对接平台和一套运营机制,以提高生态资源科学效率,增加村民产出性收入,实现“两山”良性互动。浙江省创新推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通过制定统一核算标准、统一数据来源、统一数据处理规范、统一计算方法、统一支撑机制等“五个统一”,实现了对全省生态产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效果,科学衡量绿水青山生态价值。同时制定出台浙江省GEP核算及结果应用指南,有效推进核算结果进规划、进政策、进项目、进考核,助力形成“一心引领、两带驱动、五区示范、全域美丽”的绿色高质展发展总体格局。

  蓝虹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亟须大量资金投入到减排、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领域,金融可以弥补投资供需缺口,鼓励绿色低碳项目的开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流入相关产业,实现依靠市场化手段完成经济低碳绿色转型发展的政策目标。目前来看,我国正处于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初步阶段,各种低碳绿色技术的运用正处于门槛期。低碳绿色项目突破门槛期,会通过对旧技术的替代抢占市场份额。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其收益率会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而上涨,最终成为金融机构盈利的来源。为此,央行创设性地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用于降低碳减排项目的债权融资成本,提供的资金比以往绿色再贷款占比都要高,规定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体现出专项再贷款政策的优越性。

  徐伟民  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党委书记

  江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充分挖掘绿色生态这个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聚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统筹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经营开发、保护补偿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探索形成了一批改革成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不少难题。一是核算评估方面,“家底”不够清、标准不统一。必须推进生态产品普查,完善GEP核算体系,拓展GEP结果应用。二是绿色金融方面,产品力不足、风控难度大。必须建立完善绿色信用制度、创新绿色金融支持机制、完善第三方服务体系。三是产品经营方面,产业链不长、品牌力不够。必须增加市场主体和项目供给,挖掘环境敏感型产业潜力,提升生态产品品牌运营能力。四是保护补偿方面,协同度不高、多元化不够。必须探索重点生态功能区异地发展机制,构建跨省流域补偿长效机制,建立生态补偿工作协调机制。

  郑博福  南昌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人类利用生态系统或共同作用进行生态产品生产或利用的度很难把握,导致生态产品目录清单难以形成。目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四难”方面的问题,度量难的根源在于生态产品数据的真实性、评估模型中参数的本地化;交易难的根源在于生态产品信息数据的可信度、生态产品产业的成熟度;抵押难的根源在于生态资源权属的明晰度和风险化解机制;变现难的根源在于生态产品数据的可信度、生态产品产业成熟度和金融创新机制,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溢出效应识别。如何解决?特别需要加强生态产品管理,即对生态产品产生、监测、评估、交易,以及生态资源、生态产品产业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张礼仁  江西省金融监管局法规处处长

  近年来,江西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改革突破性、先导性作用,以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重点,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纵深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堵点亟需解决。一是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仍然存在。二是直接融资仍然是绿色金融发展的短板。三是金融风险缓释机制尚不健全。全省金融机构将充分发挥绿色金融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大金融支持。

  黄鹏  江西省自然资源权益与储备保障中心主任、高级经济师

  省自然资源厅在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中,突出抓好自然资源储备保障机制构建,促进自然资源保值增值和价值实现;有序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明确自然资源权属;稳步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基础数据支撑能力;扎实推进利用市场化方式进行矿山生态修复,突出自然生态保护优先;大力推进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注重自然生态整体保护。下一步将加快探索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种路径,持续深化自然资源“储赋能”、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提升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服务能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助推我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走在前列。

  谌晓辉  江西省林业经济发展中心主任 

  林业系统以“绿色”为底色,创新做好利用好绿水青山这篇文章。算好林业生态资源家底,完善林权登记制度和保护补偿机制、摸清林业经营主体底数、建立林业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健全生态产品流转交易市场机制,设立林权流转服务、林业要素交易、湿地资源运营管理服务、抚州生态产品交易等多个平台;推动林业生态资源变资产,创新林业金融产品,建立了全国首个面向林农林企的全省性林业金融服务平台并试点“两山”转化收储运营体系;提升林业生态资源价值,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培育林业特色优势产业,紧抓森林旅游康养产业。推动林业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红利不断释放、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廖少亭  赣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总经济师

  赣州市按照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整体保护的意识、系统修复的思维、综合治理的方式和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了一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探索出山地丘陵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经验,初步建成以“废弃稀土矿山环境修复样板、我国南方地区崩岗治理示范、多层次流域生态补偿先行”为明显特点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样板区。赣州市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方面成效显著,成功进入国务院2021年生态文明督查激励名单,为全国获此激励的9个地方之一,也是我省获此激励的唯一设区市。

  李建光  抚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抚州市是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全国第二个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近年来,抚州市大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生态、文化、人才三大优势,坚定不移保护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确权、抵押、流转等方面积极探索,在生态补偿、生态产权融资、生态权益交易、“生态+”等方面主动作为,坚持用新发展理念谋划发展,用生态文明建设统领发展,积极打造全省河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先行区、绿色崛起示范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区、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区。

  周宏  吉安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吉安市抓住列入省级GEP核算试点机遇,在量化“绿”的价值、深化“绿”的创新、夯实“绿”的基础、孕育“绿”的产业等方面开展探索,取得初步成效。构建一套完整的核算体系、确保数据“科学化”;建立一项有力的推进机制、确保工作“制度化”;建设一个高效的服务平台、确保核算“数字化”;探索一系列成果运用创新、确保试点“特色化”。针对GEP核算成果应用,探索开发“流域生态补偿”“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GEP/GDP双考核”“生态产品库”等应用试点,为推进GEP核算成果试点运用探索地方经验。

  彭烈孟/文

  (图片由江西省生态文明办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抚州观察
   第07版:综合
   第08版:区域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生态
   第12版:教育
凝聚智慧力量 共绘生态画卷
“生态云”上江西美
绿色底色足 “两山”转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