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颖
去大城市还是回小县城?这个问题曾困扰过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回答了立足于新发展阶段,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县城,我们要发展什么样的县城,我们要怎样去发展县城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县城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小县城也能承载下更多大梦想。
中国有句古话:郡县治,天下安。千百年来,县是我国历史上最稳定的行政区划单元。当前,县城依然是我国现代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然而,与大城市相比,县城发展相对缓慢,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已经走出去的年轻人,眼里只盯着大城市,认为县城发展空间受制、没什么前途。其实,县城的未来充满了机遇。
县城虽小,作用巨大。从世界范围内看,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进步必然伴随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在城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截至去年底,我国1472个县、394个县级市的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城里人”有近三成是住在县城里的。县城的建设发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协调城乡关系,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还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开拓新的巨大投资消费空间,促进经济内循环。星罗棋布的县城不是城市群的配角,而将是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广阔舞台。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让很多人看到县城发展的潜力,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再重视大城市的发展,而是要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同时,也带来一部分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中心城区人口过度集聚等问题。县城的城镇化建设,可以破解当前城镇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结构,补齐城镇体系存在的短板。城镇化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升级,提升住房、医疗、教育等普惠服务水平,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之县城一般拥有相对更好的生态环境,可以给大家提供更多定居、工作的城市选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同需求。
县城数量大、类型多,发展路径各不相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需要科学确立功能定位,在各具特色上下功夫,认真思考思考,什么是响当当最拿得出手,什么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在尊重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全域资源、人口等要素流动变化趋势,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路径。“跳出县城看区域”,综合审视所在区域、经济带、交通线、物流网络中的战略定位,在深挖区位禀赋、区域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提炼县城发展定位,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有文兴文,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的路子。
县城的“新图景”已然铺开,相信县城里越来越亮的灯光,不仅会点亮一个个美丽的梦想,也将照见中国发展的活力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