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彩云长在有新天

  □ 刘启红

  岁月的长河里,95年弹指一挥间,悠然而逝。但放诸一个村落,95年的时间,一片永恒的红色记忆,从不曾磨灭,从不曾褪色。

  “张家湾的红灯照呀么照四方哎,萍水河上哎闪银光。毛委员又来安源山,领导咱穷人求解放……”在歌曲《张家湾的红灯》中,革命者的身影永远鲜活。

  时间回溯。1927年9月初,时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派员和湖南省委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抵达安源后不久,便在张家湾村召开军事会议,传达“八七”会议有关发动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精神、湖南省委改组经过和秋收起义计划,周密部署秋收起义有关事项。

  此次会议,确定了秋收起义的军事计划、暴动路线、口号,确定了五角星上缀镰刀、斧头图案的工农革命军军旗,并决定将安源的路矿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醴陵、安福、莲花、衡山五个县的农军等力量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兵分三路,直插潇湘、进攻长沙。

  是年9月9日,秋收起义正式打响。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95年前的这次壮举,深深烙在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上。

  在张家湾村的短暂停留,像刺破暗夜的明灯,为当时九原板荡、神州陆沉的中国照亮了前途。从张家湾的号令三军,到井冈山的鼓角铮鸣,在披荆斩棘、筚路蓝缕间,历史前进的滚滚巨轮,最终将一个旧世界碾为齑粉。

  萍乡,安源,张家湾,就这样名垂青史。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掩映于数棵挺拔的雪松和翠柏之间,一幢砖木结构的老房子安静伫立于蓝天白云之下,红色的院墙显得格外醒目。室外蝉声清脆,而室内庄严肃穆。95年过去,张家湾军事会议旧址还是当年的模样,座椅斑驳,桌上的搪瓷茶杯似乎仍冒着热气,空气中弥漫着当初伟人和将士们在此运筹帷幄时的紧张气氛。

  这是一道别样的红色风景,而正是这道风景以及千千万万道这样的风景,绘就了繁花似锦的当代中国。

  95年过去,张家湾村没有辜负这道风景。

  紫薇花开的时节,张家湾村游人如织。徜徉于连点成线的党性教育基地内,但见孔原、吴烈、吴运铎、王耀南等4人的事迹陈列馆犹如四座精神灯塔,在骄阳映照之下,显得愈发明亮。他们4人,都曾冒着血雨腥风,为中国革命披肝沥胆。我想,这纷至沓来的瞻仰者,总能通过寻踪觅迹,在凝眸驻足的一瞬,与先辈对话。

  除了为当地历史名人建馆纪念,如今的张家湾村,还建有一座初心学堂,用以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另有一座村史馆,展陈各种器具和图片,步入室内,睹物思人、追远怀古,总能收获感动与感悟。

  在村党总支副书记李伯乐看来,这样的场景打造,是一段红色历史对张家湾村的现实回馈,令原先静默的风景“立”起来、“活”起来、“红”起来。而身处其间,人们在回望历史时,便会由衷心生敬佩,不啻一次精神的洗礼。他自豪地介绍,经过红色的滋养,张家湾村民风淳朴,村中讲风格、讲奉献的人比比皆是。

  村民易爱莲身体残疾,生活困难,“吃”了好多年的低保。近年来,在政府的帮扶之下,一家人发奋图强,她家的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她主动找到李伯乐,要求撤销自己的低保。“我家里条件好了,就应该退出来,把机会留给更有需要的困难村民。”易爱莲笑意盈盈地说,“以前那些参加秋收起义的人,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连命都可以不要。跟他们比,我舍弃这么一点东西,算得了什么?”透过她脸上的朴实笑容,我分明触摸到了张家湾村民的朴素情怀。

  毫无疑问,这种情怀,已深深扎根于这片红色的热土之中。

  如今的张家湾村,一批可看、可听、可体验的红色教育项目次第开花: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诵红色诗词、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2020年9月,张家湾村获评“全国红色文化名村”。

  如果说永葆“红”的底色是张家湾村的历史使命,那么,以红促绿、以绿旺红就是它的现实选择。

  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发展种养业、带动农户一起干,村民李国栋回到家乡搭起了一座座智能大棚,种起了多肉植物和果蔬,他还瞄准了研学经济,准备大干一场。因为,当前火热的红色旅游激活了他的梦想。李国栋说,红色的张家湾村让他更有了发展的奔头。

  在张家湾村,像李国栋一样的返乡创业者不断涌现。

  张家湾村,除了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还是红领巾的诞生地。李伯乐介绍,张家湾村当前正瞄准这一定位,以“童心向党”为主线,准备将村庄打造成为中国红领巾“五育”摇篮基地,通过发展红色研学旅游和红色教育产业,形成萍乡市乡村旅游产业新的“引爆点”。

  梦想起笔,实干着墨。张家湾村人为了实现蓝图,一个个投入到火热的实践当中,没有一个人当看客。在打造党性教育基地期间,村民邓月珍无偿让出自家的土地,留给基地建围墙。“村里有发展,最终还不是老百姓得实惠?支持村里发展,就是支持我们自己!”她响亮地回答。

  历史的馈赠,为张家湾村赢得阵阵喝彩;而红色的沉淀,又赋予张家湾村以勃勃生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萍乡篇
   第06版:政文
   第07版:共画“同心圆”
   第08版:民生
   第09版:井冈山
   第10版:读书
   第11版:品鉴
彩云长在有新天
安源:工人力量
那一支枪是一支笔
八十农民上井冈
1927:叙述一个壮烈的秋天(组诗)
井冈山:我们为什么要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