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展尽览五百年

——天津博物馆藏明清11画派精品在南昌展出
《剑浦春云图》 文征明(明代“吴门画派”)绘
《菊花扇面》 恽寿平(清代“常州画派”)绘
《水面风波鱼不知》 虚 谷(清代“海上画派”)绘
《巨然楚山欲雨图》 王 翚(清代“虞山画派”)绘
《雪栈行旅图》 沈士充(明代“松江画派”)绘

  □ 钟兴旺 文/图

  时间跨度500年的明清两代11个经典画派,88位画坛名家的78件(套)绘画精品尽收眼底……正在省博物馆展出的“气韵纵然五百年——天津博物馆藏明清绘画精品展”,是该馆继去年4月至6月举办“西江流韵——江西明清以来书画特展”之后的又一重要古字画展览,时间将持续到8月18日。

  明清两代画家沿袭前人传统,开创明清风韵,绘画流派纷呈。这些以地域为中心形成的各种画派,画家们或有绘画传习中的师承关系,或有相近的艺术风格、审美情趣,形成了影响甚至左右当时绘画发展方向的力量。

  明清画派众多,本次展览仅展出其中的11个画派,即“浙派”“吴门”“松江”“武林”“金陵”“安徽”“娄东”“虞山”“常州”“扬州”“海上”画派具有代表性画家的作品(以八大山人、罗牧为代表的“江西画派”未列入)。展厅中,被载入中国绘画史册的名家云集,戴进、沈周、文征明、董其昌、蓝瑛、弘仁、王时敏、王翚、恽寿平、金农、吴昌硕等,像超越时空的一次大聚会。他们的作品按画派、以时间先后顺序在展厅中呈现,让今天的人们在近距离欣赏其笔精墨妙的精品时,还能脉络清晰地了解各画派的发展演变、流派之间的风格差异,以及明清两代中国绘画的基本面貌。

  这些画派中,最早的是尚留南宋“院体”风格的“浙派”,因创始人戴进籍贯浙江而得名,代表画家还有吴伟、蒋嵩等。“吴门画派”所在地苏州,在春秋时为吴国都城。绘画史一般认为,该画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征明,加上该画派的另外两名代表画家唐寅、仇英,被称为“明四家”。该画派后来者陈淳、文嘉等,诗、书、画皆擅,艺术上尚意趣,表现自身品格和情怀。明代中期后,“吴门画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地位。

  地处上海的“松江画派”,是与“吴门画派”关系密切的山水画派,代表画家有董其昌、宋旭、陈继儒、莫是龙、沈士充等。董其昌针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创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影响很大,清初独霸画坛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以及后来“海上画派”的形成,均受其影响。

  开创于明末清初江浙画坛的“武林画派”,画风融合南、北两宗,代表人物蓝瑛,其最著名的弟子是陈洪绶。同样出现于明末清初的“金陵画派”,无论是南京本地画家还是外地来游历、定居的画家,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就是师造化,重写生、写实,主张从大自然中搜寻绘画创作的范本,代表人物有龚贤、吴宏等。

  “安徽画派”于清早期出现在安徽,艺术风格往往线条挺健,笔墨简淡,写生主要以黄山为蓝本,以弘仁、肖云从、梅清、程邃四家成就大。清早期诞生于江苏太仓(也称娄东)的“娄东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几乎统领了整个清代画坛。以上述“四王”为核心,推崇董其昌倡导的南宗山水画法,在借鉴古人立意、布局、运笔、色彩、线条等方面几乎登峰造极。

  江苏常熟有虞山,“虞山画派”因而得名。该画派崇尚元代的大画家黄公望,开山之父为“四王”中的王翚,弟子有杨晋、胡节等。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主人等。他师古而不泥古,被尊为清代集传统笔墨之大成者,其画风影响深远。

  “常州画派”的创始人恽寿平,与王翚为好友,其“没骨”写生花卉画法影响至今,清代和民国许多画家“没骨”花卉作品,其落款均题“仿南田(恽寿平字)画法”。本次展出其多件花鸟扇面,观众可一睹其“没骨”技法之神韵。

  “海上画派”是距今最近的一个画派,时间跨度一般认为自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随着上海繁华都会的形成,富商阶层、达官贵人云集于此。周边各种流派的画家纷纷到海上“淘金”,从而形成了艺术风格上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海上画派”,成为绘画史上的又一高峰。代表画家有任熊、任颐、虚谷、吴昌硕等,其中任熊名列两个著名的组合——“海上四任”(另3人为任薰、任颐、任预)、“沪上三熊”(另2人为朱熊、张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天津博物馆藏明清11画派精品在南昌展出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萍乡篇
   第06版:政文
   第07版:共画“同心圆”
   第08版:民生
   第09版:井冈山
   第10版:读书
   第11版:品鉴
一展尽览五百年
刘勃舒:从江西走出去的大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