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开无声 守护绽放

——乐安县积极探索未成年人保护路径

  本报记者 刘 斐

  童年是人的心灵故乡。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营造一个更加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全面、健康地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课题。

  乐安县,全县人口38.8万人,在外务工人员近13万人,仅留守儿童就有1万余人。如何更好地呵护“少年的你”?该县以政府为主导,强化全社会参与,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努力探索一条全方位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践路径。

  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宝宝有个小肚肚,上上下下要保护。如果有人向上摸,大声说出‘不不不’……”走进乐安县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小学,看到孩子们在课间时分跟随音乐节拍练习防性侵自护操,刘莹倍感欣慰。

  刘莹是乐安县人民检察院鳌溪检察室主任、四级警长。这套易学易懂、唱跳结合的自护操,就是由她和以她名字命名的“刘莹姐姐工作室”精心编写、创新编排的。经过一年多推广,自护操在全县幼儿园、小学的知晓率达100%。

  2018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一号检察建议”,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只有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发生。”刘莹主动请缨,联合县妇联和县检察院的同事成立普法志愿者小分队,这便是“刘莹姐姐工作室”的前身。

  走进被侵害孩子家中,开展司法救助并联系社会救助;和志愿小分队走遍全县城乡,撰写《乐安县近3年涉未成年人案件调研报告》……很快,刘莹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探索在乐安得到广泛关注。

  2020年8月,由县委政法委、县委宣传部、县妇联、县教体局、县检察院等8个部门联合成立“刘莹姐姐工作室”,挑选专业人员组建法治宣教、案件办理、媒体宣传、社会工作四个团队,一张联系紧密、协同配合的未成年人保护网迅速铺开。

  “刘莹姐姐工作室”成立以来,通过线上培训、线下宣讲、网络直播、送戏下乡、支教等方式,动员了3000余名青年志愿者,走遍全县所有的行政村(社区)以及181所学校,先后开展了1100余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和家庭保护巡讲,听众多达30万人次。

  如今的“刘莹姐姐工作室”,是乐安县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品牌。而在该县未成年人“保护网”上,还有很多重要的“点”——全县50余家旅馆业主签订责任承诺书,承诺接纳未成年人入住,必须经过监护人同意,否则报告公安机关;对包括保洁、保安、厨师在内的学校教职工实行严格准入审查;在中小学选聘261名校园联络员,协助“刘莹姐姐工作室”开展宣传、救助、心理辅导等工作;在学校开设未成年人法治课堂,推广自护操,发放倾听卡、设置倾听信箱……这张“网”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正越织越密。

  为“迷途羔羊”点一盏灯

  7月中旬,一个特殊暑期特训夏令营在乐安开营,7名罪错少年,每人配备1名教官,一对一地对他们进行国防教育和精准帮教。

  经过一段时间的军事训练,少年们晒红了脸庞,也挺直了脊梁。“他们加深了对责任、纪律的理解,也表达了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新姿态迎接未来学习和生活的想法。”孩子们思想和精神状态的变化,让教官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线下面对面精准帮教,线上创新保护平台,助力“迷途羔羊”重回正轨。今年6月,“刘莹姐姐云平台”小程序正式上线。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罪错未成年人做好“一人一档”信息登记。

  “对罪错未成年人进行矫治保护,最大限度预防再犯风险。”在刘莹的构想里,将罪错未成年人档案数字化,不仅能高效集中罪错未成年人的相关信息,方便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矫治教育,还有利于最大限度挽救每一个犯错的孩子,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更好地帮助罪错未成年人得到平等对待,顺利回归社会。

  护“苗”不仅有章法,更彰显法治与温情相交融。2021年8月,16岁的李某在乐安城区砸破车窗实施盗窃,盗取财物价值约2000元。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李某后,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经调查,李某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考虑到李某是初犯,而且有悔过心理,具备帮教条件,出于挽救罪错未成年人的初衷,检察机关决定不予逮捕。”乐安检察院员额检察官龚敏红说。

  对有轻微违法倾向的在校生,乐安则加强与抚州市阳光学校合作,送其接受专门的矫正教育。不抛弃任何一个罪错孩子,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挽救的“未来”,乐安正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为“迷途羔羊”点一盏灯,让他们的人生不再偏航。

  让爱汇聚成河滋养每一个童年

  室内装饰五彩斑斓,教具玩具琳琅满目;室外场地开阔,空气清新,村里的孩子都能来学习、玩耍、参加主题活动——这里就是乐安县龚坊镇南边村的“童伴之家”。

  孩子们有一个共同的“童伴妈妈”——袁小琴。“童伴妈妈”项目,是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留守儿童关爱项目,通过“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建立留守儿童监护网络,保障留守儿童权益。乐安县2018年启动了这个项目,同年,袁小琴加入了“童伴妈妈”行列。

  在袁小琴的工作台账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南边村留守儿童的身体情况、家庭状况、需求等信息,以及她在每一次谈心和走访中了解到的孩子们的最新动态。

  “不仅要让孩子们说话有人听、烦恼有人解、孤单有人陪,我们‘童伴妈妈’更要做连接亲情的纽带,拉近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距离。”袁小琴说,她建立了留守儿童家长微信群,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近况,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跨越山海,就陪在他们的身边。

  “童伴妈妈”的陪伴与付出,“童伴之家”撑起的一片爱的天空,正是乐安县凝聚多方力量关爱未成年人的缩影。

  距荷塘小学10余公里的下大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里的“快乐儿童之家”很受社区孩子们欢迎。暑假期间,乐安爱心志愿者协会的老党员刘乐勇就组织了多批志愿者,前来为孩子们讲授防溺水知识,带领孩子们一起阅读、练书法。

  在乐安,全社会关心关爱、支持参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氛围日趋浓厚。乐安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推进村“童伴之家”建设,持续做好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加强儿童督导员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量培训,积极引进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持续完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大格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乐安县积极探索未成年人保护路径
观念之变,生态之变,产业之变——~~~
~~~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抚州观察
   第07版:经济
   第08版:区域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三农
   第12版:资讯
花开无声 守护绽放
藏在秸秆里的田野“三变”
金针花海采摘忙
图片新闻
生态优先 绿润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