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前教育应坚持普惠性方向

  吴学安

  普惠并不意味低质

  前不久,省教育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江西省“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进一步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以上;全省标准化幼儿园建设达标率达到70%以上;全省县域普及普惠督导评估通过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系列扩资源、增普惠、强监管、提质量的举措,为实现“幼有所育”增添了动力。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62.3%提高到2021年的88.1%,增长了25.8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实现基本普及。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达到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其中,公办园12.8万所,比2011年增长了149.7%。但是,客观来看,学前教育仍是当前中国教育体系最薄弱的环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学前教育领域表现得还比较突出。比如,经费投入不足,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教师待遇保障不到位,科学保教水平有待提高,“入园难”和“入园贵”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一些地方对学前教育事业公益普惠属性定位的认识不到位,主导责任落实不到位,在学前教育规划、建设、投入、师资、监管等环节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位现象。另一方面,少数地方的学前教育底子薄、欠账多,办园经费、师资力量等深层次问题要解决起来难度很大,特别是随着三孩生育支持政策的落地,以及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新增入园的刚需持续快速增长,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

  面对学前教育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需要多方协力、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扩充教育资源是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关键,在科学规划布局、调整办园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应当拓宽途径扩大资源供给。比如,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配套幼儿园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同时,健全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确保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得到资助。

  当然,普惠并不意味低质。普惠性发展包含普及、安全和优质等内涵,其核心是优质。既扩量,又提质,才是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尊严和幸福感,把真正有爱心、懂教育、能关心幼儿的好教师吸引到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中来。与此同时,加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并尽快缩小不同类别、不同身份幼师在待遇上的不合理差距,畅通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业务发展前景和职业晋升渠道。

  学前教育是一项综合性事业,需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家长的通力合作。通过各方的持续发力,我们一定能为社会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让少年儿童沐浴阳光、茁壮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评与论
   第12版:资讯
以系统思维应对极端天气
学前教育应坚持普惠性方向
以场景创新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党员须保持劳动人民本色
过罚相当方显公正
“时令法庭”彰显司法便民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