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当前,随着干旱少雨天气持续,鄱阳湖水位屡创新低,江豚生存环境面临严峻考验,做好江豚保护救助工作刻不容缓。本报今起开设专栏,报道相关部门和地方保护救助江豚的实际行动,营造全民支持、共同参与,尽最大努力保护好“水中大熊猫”的浓厚氛围。
本报讯 (记者李耀文)8月以来,鄱阳湖提前进入低枯水期,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早谋划、早准备、早行动,抢抓江豚保护救助的“第一时间”,深入开展江豚种群监测、江豚饵料资源监测、江豚应急巡查科考、江豚同步科考等行动,基本摸清江豚分布及其饵料资源情况,积极做好长江江豚保护救助工作。
长江江豚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鲸豚类动物,鄱阳湖是长江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栖息着近半数的长江江豚。我省对长江江豚保护救助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省市县三级江豚遇险救助指挥部和技术委员会,及时发布江豚遇险救助应急预案。预案初步提出,当星子站水位跌破6.5米,启动应急捕捞或应急投饵方案;当星子站水位跌破6米,启动应急捕捞或应急迁地方案。同时,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对江豚密集活动水域开展船舶限速工作。
为使江豚保护救助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早在7月,省农业农村厅就邀请国内知名江豚保护专家参加每周一次的会商研判,及时研究工作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我省组织专家草拟了应急捕捞、应急迁地、应急投饵三个工作方案,分类实施应急救助。应急捕捞方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有关专家等随时待命。应急迁地方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已经在鄱阳县珠湖、湖口县南北港开展迁地保护条件调查。应急投饵方面,有关部门已经通知环鄱阳湖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做好提供饵料鱼准备,计划10月10日左右对瓢芽头南部深水坑进行阶段性投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