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斐
9月15日下午,在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教授谢明勇和同学们围坐一起,研讨项目进展。身形清瘦的谢明勇院士认真倾听,偶尔轻声发问。这场讨论会结束后,他还要接连赴两场小范围的学术会议。
搞科研,得下苦功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和科研人员,谢明勇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科研工作既是一份事业,更是一份责任。虽然很艰辛、会遇到不少挫折,但只要坐得住冷板凳、下得苦功,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谢明勇说。
从确定研究方向,到建立我国首个果蔬发酵专用菌种库,再到成果转化,“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历经20余年攻关。这一课题源自一组醒目的数据——我国是全球果蔬原料生产大国,加工率却不及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每年新鲜果蔬采后损耗率高达30%以上。
在反复论证后,谢明勇和团队决定将益生菌发酵技术引入果蔬现代加工领域。为寻找到适合果蔬发酵的专用益生菌种,团队开始了艰难探索,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最终,项目组保藏果蔬发酵专用菌种8000多株,建成了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蔬发酵专用菌种库。
坚持“四个面向”,服务社会发展
菌种是发酵产业创新发展的源头。有了它,等于掌握了实现益生菌发酵果蔬量产的“芯片技术”。
实验,失败;失败,再实验……经过不懈努力,谢明勇团队不断完善果蔬益生菌发酵技术,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成功开发了9种新技术和13类益生菌发酵果蔬全新系列产品,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果蔬益生菌发酵技术转化而来的产品,不仅口感好,还有益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该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当下取得的成就,让家国情怀深厚的谢明勇进一步坚信,科研要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聚焦健康食品领域,除了果蔬发酵,“食药同源”食疗食品是谢明勇团队的另一个主攻方向。“作为江西的科研工作者,我们要沉下心来,选准方向,心无旁骛,了解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情况,主动对接江西重大需求、老百姓需要等,力争为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谢明勇如是说。
做青年科研人员的“后勤部长”
“我的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章,是经谢老师之手,修改了很多遍。”师从谢明勇20余年的南昌大学食品学院院长聂少平说。
对于年轻科研人员,谢明勇总是寄予厚望。他最热衷的,就是为学生“出思想、指方向、压担子、给条件、铺好路”,甘愿当一名科研新军的“后勤部长”。
带领南昌大学食品学科建立起我国食品领域唯一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领衔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指导的学生入选“国家杰青”“优青”“万人计划”……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谢明勇更加忙碌。即便如此,谢明勇还是非常愿意站上讲台、走进实验室,与学生们一道探讨实验、分享观点。疫情防控期间,他特意录制了网课视频,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
“年轻人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吃亏,定好方向、持之以恒,奋力攀登科学高峰,以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成果报效祖国和人民,在建设创新江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再创佳绩、再立新功。”谢明勇对青年科研人员充满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