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昌讯 (记者钟珊珊)近日,在位于南昌小蓝经开区的江西中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正在对新研发的一款柔性透明屏进行性能再优化。相比传统LED屏,这款柔性透明屏具有轻、柔、薄等优势,并且可以无限延长、任意裁剪,未来可广泛运用于VR、AR、MR、XR等领域。据了解,该企业今年初正式落户小蓝经开区,凭借在LED显示屏生产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强攻VR市场。公司柔性透明屏生产线预计今年底投产,每条生产线年产值可达3亿元。
随着连续四届世界VR产业大会的成功举办,一大批像中星光电这样的企业正在南昌加速集聚。目前,南昌市VR及相关企业达278家,形成了从硬件、软件到内容、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生态。自2016年打响城市级VR产业发展“第一枪”,6年多来,南昌市通过建圈强链,布局以红谷滩区VR科创城为核心区,以高新区“5G+VR”特色产业园和小蓝VR产业基地为两翼的“一城两园”产业承载体系,构建了蓬勃生长的VR产业“生态雨林”。
目前,红谷滩区VR科创城一期已签约紫光、乐相科技、睿悦信息等一批头部企业和中国VR50强企业,正全力打造中国VR总部研发和创新应用基地;为填补硬件制造产业的空白,VR科创城二期正在规划建设VR/AR整机及高端智能制造项目。高新区“5G+VR”特色产业园依托区内华勤、龙旗、欧菲光等移动智能终端整机与零部件龙头企业,积极布局VR硬件制造。小蓝VR产业基地重点打造了产业集聚平台VR产业园以及人才培养平台泰豪科教园,其中VR产业园一期已入驻VR产业相关企业57家;泰豪科教园已建成投用,拥有VR相关专业在校师生超过1.4万名。
打造VR产业“生态雨林”,不仅需要优良的“种子”、肥沃的“土壤”,精心的呵护也不可或缺。南昌市明确VR产业为全市重点扶持的电子信息核心优势产业,今年还将瞄准VR硬件、软件、内容制作与分发、应用服务等关键环节,出台VR专项扶持政策。江西财大等4所高校获批开设VR技术本科专业;泰豪动漫学院等一批高职院校,也开设了相关专业培养VR基础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此外,南昌VR研究院(江西省虚拟现实创新中心)成立了技术创新联盟,已突破超薄VR眼镜显示模组、360度全景影像模组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并实现了成果转化;华为、微软、联想等企业VR创新平台在南昌落地运营……当人才、资本、项目纷至沓来,一个多元共生、协同发展的VR产业“生态雨林”正在繁茂生长。2021年,南昌VR及相关企业营业收入达509.9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