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国旺 廖 欢 本报记者 邹宇波
“小区改造建起口袋公园后,大家散步纳凉,互相认识的人多了起来,小孩子也有了更多玩伴。”秋日的傍晚,分宜县钤西街道政法巷社区县社小区居民赵新华老人一边散步,一边高兴地说道。
县社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原来小区内基础设施陈旧,道路破损。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分宜县在去年投资210万元对小区进行改造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215万元在小区旁新建了一个口袋公园,进行绿化、亮化,增设花架、条石坐凳、健身器材等设施。
活动空间小是诸多老旧小区的“痛点”。老人们提出,希望小区有更多活动场所,方便带小孩、散步和锻炼身体。街道予以充分考虑,科学设置生活休闲,并在社区设立颐养之家,老人可以就近用餐和娱乐。小区斜对面有一个幼儿园,200米范围内有一所小学,小孩可以就近入托、读书。
“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响起,独居的李柏生打开门,接过社区颐养之家送餐员送来的热饭热菜,道了声“谢谢”后,便开始享用午餐。上个月,老人因腿脚不适,社区为他提供了送餐上门服务。现在,他每月支付350元就能解决每天的用餐问题。
最近,分宜县中心幼儿园大一班的小朋友夏侯誉哲非常开心,每天放学后可以跟小伙伴们一起骑车玩耍。夏侯誉哲常年跟随奶奶生活在政法巷社区,通过社区开展的“敲门有爱”活动,他实现了自己的微心愿——拥有一辆儿童自行车。
钤西街道干部沈金凤介绍,街道在每个社区组建了小区值日生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敲门有爱”系列活动,上门收集老人和小朋友的微心愿和诉求,并将填写了微心愿的卡片放入社区“心愿格子铺”。之后,便会有志愿者或者小区值日生前来认领,帮助他们实现微心愿。今年以来,政法巷社区已有50余人次实现了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