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村向新

风景如画的金溪大坊荷兰创意村 邓兴东 摄

  □ 温 凡

  金溪是一座方圆仅1358平方千米的小县城。

  这里有古村落128个、明清古建筑11633栋,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个、中国传统村落42个、江西省传统村落31个。

  这里被国内专家学者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其精美完好的古建筑群,是明清赣派建筑的代表,在江西建筑史乃至中国建筑史上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个个散落在各地的古村落,带着栉风沐雨的时光厚度,无声地向世人讲述着久远的岁月往事。穿行其间,和一幢幢古建筑对视,与一位位坚守者对话,历史和现实就那么洋洋洒洒地弥散在空气里,怀古的幽思和眼前的情境让人感动。

  一种新生的力量,在古村落萌动。

  1

  北宋名相王安石、南宋大儒陆九渊、明朝宰执何宗彦、蔡国用……诸多名动天下的人物以不同方式隐现,现代人只需借助一本书一盏茶,或许就是一场不期而遇

  根据导航提示音,在陆坊乡旸湾村七转八绕后,一幢在清代民宅基础上改造的古建筑出现在眼前,门前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有“青田书院”四个字。书院背靠村庄,前面视线开阔,田野里稻香阵阵,再远处是一座小山,当地人称为“陆家边”。

  出生于1987年的洪志文是这座民间书院的发起人。几年前,在县城上班的洪志文回到老家,把祖传的老房子改建为书院,考虑到陆象山故里曾用名青田里,最终确定了“青田书院”这个名称。书院依托深厚的象山心学文化底蕴,致力于传播象山心学与传统耕读文化,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交流和体验活动,先后举行了“江西古村学社年会暨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江右古籍书友会第21次欣赏书会暨金溪刻书展”等活动,现有书籍5000余册、珍藏古籍300余册,其中陆象山有关的学术著作有300余种。

  令洪志文感到欣喜的是,他在查阅相关古籍文本时发现,早在800余年前,当地就有两位洪姓先人致力传播象山心学,其中一位对“青田书院”的创建有过贡献。《四库全书》对于青田书院有这样一段记录:在金溪县北三十里元邑士洪观澜宗陆氏学乃建之以祠三陆先生。在吴澄所著《陆象山语录》中也提及“金溪学者洪琳重刻于青田书院”。

  当然,我们现今所看到的“青田书院”早已不是停留在古籍文字里的传统书院。在回归传统的同时,洪志文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结合时代需求,探索搭建一个田园之上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并努力使之成为金溪古村落里的一个新兴文化地标。

  距青田书院约1.5公里,就是陆坊村。它是心学创始人陆九渊的故乡,是大儒世家金溪陆氏的世代栖居地,更是这一方水土文化与精神的家园。大儒家庙、象山墓地都在这里。

  陆九渊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世人尊称为“象山先生”,后人尊称“陆子”。与其兄陆九韶、陆九龄皆为南宋著名学者,史称“金溪三陆”。象山心学不仅在我国,也对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变革产生过重大影响。

  陆坊村整体坐北朝南,老屋连片,石板街巷纵横交错。虽经历岁月磨砺,村中古建筑与古遗迹大多保存完好。门楼背后巷弄井然,南北纵深较长,一路延伸百余米。随道路两旁分布的房屋,整齐划一,几乎都平行排列,符合儒家的严谨礼制。在陆坊古村,分明能够读出一种文化的操守。

  同样具有这种文化操守的,还有一个名叫岐山的古村。

  岐山的历史比金溪建县还要早出几十年。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记录:“至周显德五年(958年),析临川近镇一乡并取饶州余干白马一乡立金溪场。后置炉以烹银矿。”宋淳化五年(994年)改场为县。据《岐山吴氏宗谱》记载,岐山以吴谦为第一世祖,而吴谦公元960年左右迁至金溪。

  岐山的文化操守不止于人文历史的悠长。从宗谱溯源,岐山吴氏来自于柘冈吴氏后人的迁居,仔细理一理其中的脉络,我们会有一番惊人发现。吴谦的孙女嫁到南丰曾家,生了三个儿子,其中一人名叫曾巩。吴谦的重孙女嫁到了临川王家,也生了三个儿子,其中一人名叫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里,竟然有两大家都与柘冈吴氏渊源极深。今日柘冈旧址已经沉没在水库底下无处可寻,距柘冈三四公里处的岐山古村自然就成了时空对话的去处。

  走进依山傍水的岐山古村,57栋各式明清建筑玲珑有致,高低错落的宅第之间构成一条条高低错落的红板石巷子,幽深静穆。巷子曲折有致,老陌幽深,那斑驳的青苔、墙上挂着的藤萝,一条小河依村流淌,潺潺清流浣洗着岐山数百年的岁月风尘,沐浴着一代代后人。

  王安石、曾巩、陆九渊,这还不是金溪古村落呈现的全部骄傲。在琅琚乡上东漕古村、石门乡靖思古村,都走出了一位行使宰相职能的大学士。

  关于这两位宰执,有必要提到明朝的一段往事。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废除了政务中枢机构中书省,秦汉以来施行上千年的宰相制度也一并废除。两年后,由于政务量过于庞大,设立了一个皇帝顾问职位——殿阁大学士。到了明成祖年间,正式有了内阁机构,由内阁大学士行使宰相之权,其中以内阁首辅的地位最重。

  正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明天启年间、崇祯年间,何宗彦、蔡国用两人先后入阁,何宗彦被授建极殿大学士,蔡国用被授武英殿大学士。颇为巧合的是,他们都与明朝一名大奸臣有过斗争,何宗彦在位期间对他有效予以了压制,数十年后,同乡蔡国用则被他算计罢了官。这个宦官名叫魏忠贤。

  在“青田书院”的小茶室,与洪志文聊着象山先生的故事,许多个古村落及其相关的历史人物纷纷涌涌,一个个都是那般的亲近。

  2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时光流转,一座享誉明清的雕版印刷名镇褪去了耀眼荣光,当繁华与喧嚣渐行渐远,文化符号重现的梦想却是越来越近

  临川才子金溪书。

  金溪与临川才子相提并论的盛名,与一座名叫“浒湾”的古镇密不可分,因为“金溪书”的制版、印刷、交易的主要集聚地就在浒湾。

  浒湾,位于金溪之西,原名许湾,清道光年间开始逐渐演化为浒湾。当地人执意把“浒”(hu)字读成(xu),并且流传着几个不同的读音来由版本,都与当朝皇帝有关联。究竟与帝王是否相关无从考证,但这份坚守倒是体现了当地人对这座古镇繁盛过往的留恋和自信。

  金溪在明清时期是江西的雕版印刷中心,浒湾则是主要代表,史料记载,浒湾的雕版印刷业始于晚唐、兴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衰于清末。其鼎盛时期含印书、卖书等从业人员多达3000余人,其中既有在北京、重庆、上海等地开设书铺分号的当地书商,也有来自北京、南京、长沙等地书商在浒湾设立的书店分号,木刻印书业的兴盛为金溪赢得“江南之书乡”的誉称,长期饮誉全国刻书行业。浒湾与福建四堡、武汉、北京并称为中国明清时期四大雕版印刷基地。旧版《辞源》及民国九年(192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初中《地理》课本中,均有“金溪浒湾男女皆善于刻字印书”的记载。今天,在浒湾古镇的前书铺街、后书铺街和礼家巷仍然保存有与雕版印书、卖书有关的古建筑120多栋。

  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散发出典型的农耕文化和儒文化的气息。

  相比浒湾的安静,同为雕版印刷集中地的竹桥古村则显出了几分新生的活力。

  竹桥古村位于双塘镇,是一个典型的因书而兴的古村落。村中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古朴典雅的古祠堂、古门楼、古井、古雕版印刷作坊遗址、明清古民居。资料显示,从清康熙年间开始,竹桥人在全国做卖书生意,有的在京城开书肆,收罗古籍,有的回乡里自开印书房。竹桥人开了金溪雕版印书的先河。

  近年来,当地政府全力提升打造竹桥古村,植入业态,实行市场化运营,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这里总能看到来自各地的游人,感受古村迷人的魅力。

  兴许是为了给醇厚的书香添个注脚,在金溪还有一座古村落,就是被誉为“教授村”的东源村。

  东源村隶属于琉璃乡,距浒湾古镇不过十余公里。古村有700余年历史,现存各类明清传统建筑74栋,其聚落形态清晰完整,是一个明清建筑群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名村。村落纵深约200米,九条青石小巷从北门、西门呈放射状直通南边主石街,使全村呈折扇状打开,形成九大古民居聚落群。

  最令当地人骄傲的是古村人文气息浓厚,才俊辈出。自民国至今,“盛产”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等20余人,其中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故有“教授村”之称。

  从浒湾到竹桥再到东源,从集镇到村落,这条关于古代文化传承和发扬的线索并没有在历史长河中间断。一幢幢古建筑不仅蕴含着千百年时光凝聚的美好记忆,还承载着现代人在文化自信中向前奔跑的梦想。

  3

  从“拯救老屋行动”到“古村落金融贷”,从残垣断壁的荒凉无人区到流光溢彩的网红打卡地,一个个沉睡数百年的古村落,在看得见的变化里渐次苏醒

  工科出身,出生于1988年的南宫琦却有着一颗文艺心与田园梦。

  2017年,在上海已经闯出一片天地的南宫琦打点行装回到了出生地何源镇何源村,开始实践他高中时期就筹划的梦想,把老房子改造成为一座兼具舒适生活、商业运营、艺术观赏于一体的赣派风格建筑。他自己设计施工图纸、采购建筑原材料,给施工人员作改建示范,建设完成后起了个颇有意境的名字:南园小隐。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把设计思路延伸到村里,竟然在这座普普通通的偏僻小村庄里整出了一个个网红打卡点。

  2019年,南宫琦组织人员不懈努力搜集民间资料,成功恢复何源镇一项已经失传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矮脚龙,并著有《金溪矮脚龙》书稿。由他发起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成了最受村民欢迎的“年夜饭”。

  如今的何源村已发展起南园小隐、天然居、何源民宿、云林茶坊、金泰河农庄、崇兰堂农庄、北院民宿、飞越山地户外摩托等旅游业态,每年有数万人来到这里,有的是顺道去看看周边的山水,有的只是为了来放松心情。

  同样怀着文艺心与田园梦并成功实践的还有一群来自荷兰的艺术家,他们漂洋过海从荷兰来到金溪,在秀谷镇大坊村实现了一场沉寂古村与世界装置艺术的隔空对话。

  艺术家们在不改变古村肌理和古建外形的前提下,在村庄和老建筑中置入了一些灵活可变的空间,通过随处可见的独具匠心,寓意深厚的雕塑,使村子融汇了中西方元素,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理念。一度破败的大坊村焕然一新,大坊荷兰创意村由此进入“50个中国最美乡村建设案例”。

  128个古村落,就是128种文化形态。金溪县在古村活化利用上,经历了多个阶段的逐步演进,从1.0版本到5.0版本,从深入开展“拯救老屋行动”到在全省率先组建“生态产品综合交易中心”,创新推出的“古村落金融贷”被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推介, “古屋贷”被写入中办、国办《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古村落确权抵押利用机制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

  每一座古村落、每一处历史遗迹,都是一部承载厚重历史的典籍,记录着先辈的智慧创造与文化记忆,传承着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它们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一个个坚守了几百年的真实存在。

  金溪通过修复历史文物古迹、完善生活服务设施、营造纪念性空间等措施,让传统遗存与现代元素相互交织,让当代乡村与遥远记忆的联系逐渐得到重新连接。不是每一座古村落的沉默都能被唤醒,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倾听者,接收那些穿越历史传来的声音。

  “我想致力于重新激活何源村的公共生活,依托何源太山的自然风光,发展当地休闲旅游及配套产业,以此为突破口,吸引青年返乡创业,找回农村活力。同时在乡村生活中植入都市生活品质,繁荣乡村生活。”

  南宫琦与洪志文基于古村落活化与利用的探索,是如此相似。他们更像一个衔接旧业态与新业态的文化生产者,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创新实践一道,共同汇聚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古村向新
桃源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