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艺术视角观“赣地宝藏”

星宿图龟形青铜砚滴
商兽面纹青铜胄
八大山人印《雪衲》
彩绘漆木剑

  □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米欧 文/图

  “赣地宝藏2022——新时代江西文物成果展”近日在省博物馆举行。

  此展看点多:展出了一批从未展示过的珍贵文物,分别有江西警方缴获的西周青铜编钟、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龙纹金箔、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葬漆盘与漆耳杯、八大山人印章等重要文物;200余件(套)展品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涉及32家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博单位,是名副其实的全省文物成果展;通过巨幅多媒体联屏展现了全省在文博成就等方面的成果,记者看到的数据显示,全省书法绘画馆藏达1.9万余件,而陶瓷数量则是书法绘画藏品的5倍之多……

  且让我们从艺术的角度来感受文物的魅力。

  首先是头盔非常漂亮!这是一件商代的头盔,文物名称为“商兽面纹青铜胄”(中左图),1989年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墓,现为省博物馆藏品。此文物虽然之前也在相关展览上展出过,但与诸多青铜器成排摆放时,它的美不容易被充分领略到。此次展览上,它被单独陈列在一个玻璃展柜之中,它的美被充分展现出来。仔细欣赏这件商代头盔可以发现,它有着非常严谨的造型和优美的线条,简洁的兽面纹烘托出器物的神秘气息,铜锈及斑驳物之下有着特别的金属光泽,十分迷人。有的观众可能会由此联想到9年前在省博物馆展出的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作品《头盔五号》。那是一次由国内外多个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展览,江西省博物馆也是主办方之一,展览名为“走向现代——英国美术300年”。《头盔五号》是英国的现代美术作品,造型也极为简练,抛光也挺细致。不难想象,雕塑家在创作中或许也借鉴了“商兽面纹青铜胄”的美妙造型。

  约2500年前的“龙纹金箔”也相当稀罕。金子除作为财富储备之外,还被用作消耗品——为美的需要而变成的装饰物。“龙纹金箔”出自靖安李洲坳东周墓,为迄今为止所见春秋时期体量最大、纹样最复杂、内涵最丰富的金箔饰,体现了古人对美的某种极致追求。透过展柜玻璃欣赏,这件圆形金箔从图案分块来看,由外到里分了三层,相当于三个圆由大到小套起来。三圈中的每一层,均捶拓以龙纹图案,并且构成较为复杂。当然,是捶拓还是手刻还可以细辨下去。由于博物馆展品不能上手的原因,图案很难全面辨识。这图案其实很值得细细研究——约2500年前人们脑海中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当时的美术工作者又怎样将龙形纳入装饰性的画面构成中去的?相信这会是一个颇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充满雅趣设计的文士用具也让人印象深刻。从靖安李洲坳东周墓出土的“彩绘漆木剑”(下图),是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彩绘漆木剑,非常精美。这世所罕见的木剑,虽是剑却拔不出来,因而被认为是一种象征物,是用来殉葬的。南昌市博物馆藏“星宿图龟形青铜砚滴”(上图),为1900年前东汉时期的文人雅士用品,被认定为“迄今为止出土时代最早的砚滴之一”,集美观与实用于一体,折射出文人意趣与格调。约1770年前东吴时期的“鹦鹉杯”,以往多见于历代题咏之中,如唐骆宾王《荡子从军赋》“凤凰楼上罢吹箫,鹦鹉杯中休劝酒”。这回观众可以亲睹实物。八大山人的“雪衲”(中右图)“传綮”两方印近年来名气较大,这回也是这两件珍贵印章的首展。透过放大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印面的篆刀运行细节,如“传綮”在刻刀之下仍有笔意追求的风韵……

  稀罕中有大美。这次新时代江西文物成果展,一方面折射出文博事业的成就;另一方面,对广大观众而言,欣赏这些文物也是一种美的熏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以艺术视角观“赣地宝藏”
方寸之中看足球
朋友们的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