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飞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多维协同联动,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强化示范引领
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学院制定《领导干部加强思政课建设“三带头”实施办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履行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形成领导班子听思政课、讲思政课、开展思政课建设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等常态化制度。开足开齐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实施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团队改革”试点工作。组建专题化教学教师团队,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与法治”两门课程中开展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改革试点。学院精心谋划、示范引领,组织思政课专职教师全员“晒课”,全面检验教师水平,搭建互鉴、交流、学习的平台,鼓励和引导教师潜心教学。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学院党课资源库”,积极打造思政课校外实践研修基地,扎实开展“三进”工作,有序推进思政课精品课程、教学创新团队、思政课示范课堂的建设,推动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2022年思政课专职教师“晒课”表现获得省内外评审专家的肯定。
汇聚育人合力
构建多维协同“三全育人”大格局
“同学们,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2022年秋季开学伊始,学院政治辅导员组队深入学生班级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系列主题宣讲,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的一幕。
政治辅导员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支独特力量,这支队伍由学院领导和全体中层干部组成,每一个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联系一个以上的班级,与专兼职辅导员协同育人。自2016年起,学院连续7年组织政治辅导员下班级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进一步构建起全员协同、全过程覆盖、全方位渗透的育人体系。
为强化价值引领,丰富育人内涵,提升立德树人实效,学院制定《“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实施方案》《“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深入推进学生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成立学生评价改革领导小组,出台《学院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学院美育工作实施办法》,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建设,2022年学院获评江西省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构建“五维一体”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一年级开展“红色文化”育人、二年级开展“工匠文化”育人,三年级开展“校友文化”育人,“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心文化”贯穿教育教学始终。“五维一体”文化育人案例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2022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征集评选中,学院荣获二等奖。在全省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测评中,学院连续三年荣获A等。
善用各种资源
积极探索育人新模式
学院出台并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充分挖掘拓展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促进全院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制定并实施《 “双枢纽交叉辐射”协同育人实施办法》,以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为轴心,构建“双枢纽交叉辐射”协同育人体系。即以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为枢纽,协同专业课教师、社团指导老师、实习指导老师、心理健康教师、党支部等各方力量,辐射学生成长各阶段、各方面,助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走深走实。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与专业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英语、计算机、国学课程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公共课程教育,促进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大思政”不仅要在学校的课堂上讲,更要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学院通过引导学生去社区、敬老院、孤儿院等地进行志愿服务,深入乡村,开展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救助活动等,将社会服务与育人相结合,实现校内外育人力量互联互通、优势育人资源深度整合,真正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学院爱行天下慈善志愿服务团、大学生萤火虫协会、大学生电子科技中心、大学生彩绘协会等一批优秀志愿服务社团,多次获团中央、团省委、省市文明办、省红十字会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