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杨碧玉
近日,九江市柴桑区群众桂训桥在福建省石狮市一家医院住院。通过电话沟通,柴桑区政务服务中心“跨省通办”服务窗口帮他激活了社保卡,出院时他即可报销住院费用5000余元。“现在办事真方便,‘跨省通办’帮我省去来回两地奔波报销住院费用的麻烦。”桂训桥激动地说。
这是柴桑区开通异地就医线上办理项目,方便群众办事的一个缩影。2022年,为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我省深入推进“异地通办”。国家、省级部署的首批578项“异地通办”事项基本实现,目前全省累计办件量已超800万件。
不仅如此,群众通过线下大厅、掌上“一站式”办事也更便捷了。2022年,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实现全覆盖。43家省直部门的1238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省政务服务中心,省市县三级办事大厅设立通用综合窗口8017个,295项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已有六成可在市县两级办理;“赣服通”5.0版上线运行,囊括高频服务事项1.6万余项,20多个省直部门设置服务专区,全国首个政务服务数字人“小赣事”为群众办事提供语音导航,累计访问量近40亿人次;全国首创政务自助服务开放平台,已完成358个服务网点共1385台综合政务服务自助终端设备改造,上线3738项服务事项,打造“自助办、就近办”服务圈。
聚焦个人全生命周期,公安、民政等7个省直部门牵头制定“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方案。各设区市推出“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均超过40项,办理环节、办事材料、跑动次数和办理时限均精减60%以上。同时,通过扫码、亮码、刷脸,2424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免证办理”。
深感办事省心更省力的,还有各类市场主体。2022年,我省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启“一网选中介”新模式,推行“一照通办”改革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审批效率,获得市场主体的广泛认可。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与社会活力的“乘法”。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难、过程繁,我省从源头入手,梳理各级部门权力事项,通过一张清单管全省,阻断权力回流,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权责事项清单化管理;分别赋予国家级开发区和赣江新区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47项和51项,依法向市县两级下放行政许可事项84项。
2022年5月,我省开展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四减一优化”专项行动,省级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环节、材料、时限平均精减率分别达30%、28%、46%。同时,我省全面梳理可采取告知承诺方式和容缺受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341个证明事项可选择告知承诺方式办理。省发改委牵头起草印发的《江西省投资项目“容缺审批+承诺制”办理模式暂行办法》,大幅提升投资项目审批时效。一系列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有力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目前,全省电子印章(签名)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已有80多万户企业免费申领电子印章。截至2022年11月底,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超120.5万户。
新的一年,我省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放管服”改革走深走实:深化简政放权,持续“放”出活力;坚持放管结合,持续“管”出公平;全面优化服务,持续“服”出便利,助力打造“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争当全国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