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停 刘竹根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邵 平
恩江两岸,华章日新。千年古城,灯光璀璨。
赣中腹地,地处庐陵之东的永丰县区位优越,人文鼎盛。长久以来,这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生态优美的县城,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实施恩江南岸组团、恩江北岸组团、中轴线慢行系统组团、下西坊区域改造等重点项目,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欧公故里,十里恩江画卷。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城市画卷,正在古老的庐陵大地徐徐展开。
精雕细琢城中“绣花”
“这里焕然一新,到处都想逛一下。”“这里烟火气特别浓,幸福感很足。”春节假期,游客不约而同感受着恩江古城的韵味和魅力。
1月19日,位于永丰县恩江古城的下西坊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当日游客接待量突破4万人次。灯火通明的街道、流光溢彩的商铺、人潮涌动的夜市……古城的街头巷尾人声鼎沸,人们赏美景、品美食,享受惬意时光,处处呈现欢乐喜庆的景象。
“恩江古城位于永丰县核心城区,如果选择将周边地块出售给地产开发商,按照当时的地价,土地收益十分可观。”永丰县委常委、副县长京海华告诉记者,“相反,我们选择将最大化的利益给予百姓,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充分尊重城市的历史肌理,坚持保护性改造、修建,一座充满韵味和魅力的古城最终呈现在世人面前。”
曾经的恩江古城周围环境差、业态少,面临有景点而无景区的窘境,周边居民也缺乏休闲、娱乐、消费的好去处。
从2018年5月开始,永丰县对恩江古城进行保护性修建。秉持修旧如旧的理念,相关施工单位对古街路面修复、巷道提升改造,保留老邮局、金家官厅等160余栋老房子的传统古居风格。修复后的恩江古城,现存明清古城墙2100余米,历史建筑56处。
一步迈进历史,一日穿越千年。恩江古城以传统集市文化模式荟萃庐陵风情,打造集民俗表演、手工作坊、特色小吃、精品餐厅、非物质文化遗产、酒吧、民宿等业态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走进恩江古城,既能感受历史韵味,又能体验市井风情。
宜居环境全民共享
行走在永丰县中轴线景观带,城市展示馆、档案馆、图书馆、历史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依次分布,宛如展示新时代永丰形象的“城市客厅”。一旁的全民健身中心里,男女老少挥汗如雨、强健体魄。一座功能现代、配套完善、布局科学的宜居之城正在呈现。
“一江两岸”是推动永丰城市嬗变的点睛之笔,也是提升城市品位的核心所在。近年来,永丰县破解市政基础设施老化、交通拥堵、城中村人居环境较差、历史建筑数量多且改造难度大等问题,推动城市发展从粗放外延式向集约内涵式转变。
城市嬗变提速,让高质量发展有了民生温度。城市治理更高效、百姓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在永丰一步步变成现实。
“以前家门口的路没这么宽,车一多路就堵,倒垃圾也不方便。现在家门口道路干净,垃圾每天及时被清运,生活更舒心了。”56岁的邹小毛在永丰县城生活了30余年,提起老旧小区改造,她笑得合不拢嘴。
春风浩荡,不可阻挡。永丰县把城市更新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突破口和提升城市形象的着力点,将老旧小区精准分类、划分片区,统一规划、统一施工、成片改造。2022年以来,该县实施付家坝、大园村、曾盘岭、恩江小学、东南海等区域棚户区改造,涉及居民1000余户,配建安置房1291套。
绿色循环变废为宝
今年春节期间,永丰县静脉产业园迎来生活垃圾处理高峰期,来自周边3个县的生活垃圾在这里转化为电能输送回城市,为迎峰度冬提供保障。这座总投资7.6亿元的产业园,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建筑垃圾和发电炉渣处置中心等项目聚集在一个区域,改变传统垃圾填埋处理方式,真正实现“三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要扮靓‘面子’,更要做实‘里子’,我们将城市更新融入循环经济理念,形成绿色低碳发展产业模式,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永丰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赖厚春说道。
“焚烧发电处理速度快、能源利用率高。2022年,我们日均处理生活垃圾500吨左右,日均发电量30余万千瓦时,满足了永丰县城三分之一的生活用电。”该产业园相关企业负责人裴雄翔介绍道。随着园区内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发电炉渣处置中心等项目投入使用,焚烧垃圾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均实现无害化处理。
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出众。永丰县以锦绣山川为底色,以璀璨文化为底蕴,以创新创优为内涵,一座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城市已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