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唐 燕
西城广场社区隶属赣州经开区蟠龙镇管辖,成立于2018年,辖区面积2.82平方公里,共有创业公租房、和谐公租房、锦绣新天地等5个居民小区和166家企业,有常住居民9000余人、流动人口1.2万人、社区两委干部6人。
如何面对农村人口大量涌入、社会流动人口多、两委干部力量薄弱等现实问题?近年来,蟠龙镇坚持党建引领,深耕“西城说”党建品牌,打造“西城说事”“西城说文”“西城说廉”工作室,整合党员、社区干部、居民骨干等力量,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西城说事”解民忧
“溪水南路长400多米,周边居民多,人流量大,仅放置一个果壳箱,不能满足居民垃圾投放需求。”“中粮蟠龙府小区附近没有公共厕所,居民反映强烈。”3月17日,在西城广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西城说事”工作室,赣州市政协委员、社区干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等齐聚一堂,协商议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类似的“说事”活动,在西城广场社区很是常见。该社区在基层治理实践中认识到,社区管理应充分发挥党支部纽带作用,变“疲于应题”为“主动解题”,整合资源变社区单打独斗为社会共同参与。2021年8月,社区党支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西城说事”工作室,让群众话有地方讲、理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事有人去做。
“围绕社区未来发展的大事、小区建设的实事、影响稳定的难事、惠民利民的好事、群众牵挂的心事,我们制定了每月4、14、24日与每周四的‘逢四说事’制度,以及‘随时说事’制度。居民可以来工作室说,也可以在‘两微一平台’线上说。”社区党支部书记姜玉磊介绍。实践中,该社区形成“居民说事-分类理事-协商议事-及时办事-公开评事”工作法,通过共商共建共评议,使得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投入12万元将小区居民反映较多的“三不管”地带改造成党建广场;多次走访调研、反复协商,促成锦绣新天地小区住户每月停车费由360元降至288元……“西城说事”工作室成立以来,已为群众解决问题300余件,居民逐步从管好自家事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转变。
“西城说文”优服务
“我们发动有音乐特长的居民志愿者,组建乐享艺术团,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带动辖区居民共享幸福生活。”3月24日,西城广场社区乐享艺术团团长刘九秀,正带领团员在“西城说文”工作室排练歌曲。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场所就建在哪里。近年来,西城广场社区高标准整合阵地资源,建立“西城说文”工作室,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凝聚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示范争先的作用,以“文明实践+”为主线,做好结合文章,打造了“文明实践+红色文化教育”“文明实践+孝老助老”“文明实践+社区治理”等一批有特色的文明实践主题活动。
“阿姨,您稍等,我这就帮您买药去……”近日,接到辖区独居老人的求助电话后,社区“红色关爱”志愿服务队队员陈蓉蓉忙碌起来。在社区,有150余名像陈蓉蓉一样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他们根据个人特长和意愿,分属于红色关爱、绿色环保、白色医疗、紫色文娱、橙色宣传“五色”志愿服务队。
“我们根据群众‘点单’情况,按照‘供需匹配’形成服务清单,选定合适的志愿者服务队精准派单,社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得到很大提高。”蟠龙镇党委宣传委员舒璐云告诉记者。
“西城说廉”强监督
与其被动接受群众信访举报,不如召集群众坐下来面对面交谈,心贴心沟通。2022年初,西城广场社区在人口密集小区设立“西城说廉”工作室,对社区重大决策、资金和项目管理、矛盾纠纷等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项进行集中商议。
“小区楼栋长、党员代表、镇纪委干部等全程参与社区监督议事,让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很好地保障了群众切身利益。”社区居民曾新跃点赞说。“西城说廉”工作室成立以来,协调解决居民矛盾、诉求等39起,公开讨论社区重大事项12起。
为充分发挥“西城说廉”工作室的平台作用,该社区在工作室外打造了廉政文化墙,并增设廉洁教育、趣味廉洁游戏等功能室,通过讲好廉政故事、开展清廉主题活动、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清廉文化作品等形式,让廉文化在居民身边落地生根,助廉洁之风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