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联农带农增收忙

——余干县推进产业振兴发展纪实

  本报全媒体记者 吕玉玺

  景色优美的鄱阳湖畔,特色农业方兴未艾;不断创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开拓了村民的增收路径;2022年度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万元,增长8.8%……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余干县坚持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强化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业态,走联农带农益农产业化发展之路,跑出了产业振兴的加速度。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方位联农

  “基地共种植黄瓜200余亩,从4月初至11月底,每天都会有2000余公斤黄瓜上市。”在余干县三塘乡三畈村果蔬种植基地,村党支部书记吴加想正带领工人给黄瓜覆盖地膜。2021年,吴加想带着党员代表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大棚蔬菜种植经验,回来后成立了余干县加想种植专业合作社,再根据当地土壤条件选择种植黄瓜、西红柿、草莓等蔬菜水果。经过两年发展,该村逐渐摸索出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

  产业发展了,农民成为受益的主体,不少村民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三畈村蔬菜种植基地为附近村民提供长期用工岗位60余个,季节性用工每天超过100人次,2022年共发放劳务工资超200万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在余干正得到充分发展,其中由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更是发展迅速。为了全方位联农带农,近年来,该县积极培育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培育发展芡实、食用菌、油茶种植和鱼虾养殖等特色产业,引导农户以土地、山场等资源入股,将农户聚在产业链上。“目前,全县培育农业合作社404家、新型经营主体232个,脱贫户参与合作社发展蔬菜、水产养殖等传统富民产业3.1万亩,10876户脱贫户、监测对象年均增收3000元。”余干县乡村振兴局局长王帅亮说,该县加快构建以村党支部为引领、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加快产业深度融合,全产业增效

  “公司拥有优质水稻种植基地1万亩、一套日产100吨精米自动化生产线和高标准花生油、芝麻油生产线,年产食用油1000吨,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江西鹏辉高科粮业有限公司育秧基地,技术人员正在查看早稻秧苗长势。企业负责人陈冲介绍,公司建立完善了以“原粮种植-技术服务-原粮收购-大米加工-市场销售”为主体的产业链,带动3600余户农民增产增收,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余干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围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大力探索“农户+”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烘干厂预计6月份可以投入使用,可对基地种植的药材进行精深加工,直接供给医药企业和相关医疗机构,延长了产业链,效益将增加一倍。”在江埠乡江西佰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治一告诉记者,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到绿色加工,基地规模已达3000亩,带动农户300余户。

  从药材种植到商品销售,余干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农业产业深度融合。该县依托江西鹏辉高科粮业有限公司、江西明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将田间地头的农产品变成高附加值的商品,打响了“余干芡实”“余干辣椒”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产品价值的提升。

  农业产业要深度融合,就要积极培育发展新业态新产业。为此,余干加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围绕省道S104线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带,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建设和美乡村为引领,依托种养业、田园风光、村落建筑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产+旅游”、休闲采摘等产业。

  截至目前,该县结合和美乡村建设,已建成神湖村、斗魁园等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42个,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资讯
   第12版:产经
联农带农增收忙
抚州市政协以党建引领促工作提质增效
江西日报“健康快车”正式启航
铭记历史 追忆先烈
珠山区推行“平安进群” 消除安全隐患
省博“三点半博物馆”课后服务项目入选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
赣州加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
春拂潦河暖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