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铜鼓讯 (全媒体记者梁健、邹海斌 通讯员邱桀)万山翠绿,生机勃发。日前,来自湖南长沙的20辆大巴车,载着近千名研学学生抵达铜鼓县。学子们被铜鼓的绿水青山、红色史迹深深吸引。近年来,铜鼓县坚持生态立县,加速“两山”转化实践创新,持续做优绿色生态,做强做大健康产业,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增强百姓的生态文明获得感、幸福感。
铜鼓县地处湘赣边陲,是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该县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爱护绿水青山,共筑生态文明。全面推行林长制、河长制,实现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开展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提升行动,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让天更蓝、水更清。该县水质综合指数多年居全省第一,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被列为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
如何让好生态更有好“钱”景?铜鼓县从改革创新入手,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等问题,通过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来量化生态家底,对土地、森林等各类生态资产进行确权,加速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化,推动文农体旅深度融合发展。三都镇东浒村依托“五古”(古樟、古祠、古观、古塔、古桥)资产入股东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变资产为股权,去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增收近1000万元。
青山无价,碳汇有价。铜鼓县森林覆盖率达88.04%,碳汇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去年12月,铜鼓县与证券机构签订首份林业碳汇交易协议,项目涉及造林面积4.4万亩,第一个监测期内预计产生约50万吨温室气体减排量,碳汇价值约为2500万元。
该协议签订后,铜鼓县以碳排放交易为还款来源,获批首笔抵押担保贷款800万元,用于碳汇造林项目建设,成为全省政策性银行系统首笔获批碳减排贷款。
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铜鼓县大力发展“生态+大健康产业”,“两山”转化实践创新动力澎湃。该县全面落实能耗“双控”政策,严控“双高”项目,系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逐步构建起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精细化工、竹木加工为传统产业的“3+2”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全县黄精、人参、铁皮石斛等17种中药材种植面积9万多亩,千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达15个。
3月17日,铜鼓县与北京九盛道药业有限公司签署江西九盛公中药产业项目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额达5亿元,将发挥中央民族大学药学院等高校资源优势,助力铜鼓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目前,该县“生态+大健康产业”新签约投资亿元以上项目8个,其中大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投资21亿元。生物医药、“乡村振兴+元宇宙”等一批数字经济项目,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冷链物流园建设顺利推进,为加快建设开放、创新、文明、和谐新铜鼓提供绿色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