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逐梦乡村的“励志哥”

  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 萍

  五四青年节前夕,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来自宁都小山村的廖竹生榜上有名,也是我省唯一一名上榜者。此前,他还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自强模范、“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称号。这位“95后”残疾青年,集多个“国字号”荣誉于一身,他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1997年9月,廖竹生出生于宁都县对坊乡大山深处一个农民家庭。因先天残疾,他的双手手腕畸形、无法伸直。看到家庭的贫困和父母的艰辛,廖竹生暗下决心,不能成为父母的包袱,一定要自食其力,并承担起自己作为家中老大的责任。

  初中毕业后,他选择到宁都县技校学习计算机应用,但由于双手不灵活,对于别人很简单的操作,他不得不放弃休息时间反复练、加倍学。

  走出技校,廖竹生又遇到就业难题,一次次求职遭到拒绝,但他并没气馁。他参加了宁都县第一期免费电商培训班,开始接触到电商。“这不正是适合自己干的事吗?”梦想在他心中燃起。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淘宝小店开起来了。从此,廖竹生迈进电商大门,生命之光重新焕发。

  他一边认真学习,一边思考互联网带来的商机。在学校老师的指导及县电商孵化园的帮助下,他和6名残疾同学组建了“励志园”团队,在网上卖千层底布鞋,这也是宁都县首个残疾人创业团队。当第一笔订单成交时,他高兴得哭了。淘宝店开了一年多,每月能有3000多元收入。“没有政府的帮扶,想都不敢想能开起网店。”心怀感激的他希望能为家乡做点什么。于是,他们开始在网上卖家乡特产脐橙和其他农产品。

  2015年11月,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正式吹响。如何带领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创业致富?廖竹生一直在思考。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却可以走得很远。”借助宁都县系列扶贫政策,创业团队享受了免费办公场所和宿舍,并获得30万元贴息贷款销售脐橙。然而,由于没有把控好脐橙品质,导致滞销。面对失败,“励志园”团队认真反思,通过改变销售模式,实现了每月纯利润2万多元,“励志园”成了残疾人电商创业的星星之火。团队中的残疾人98%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他们一天天收获网络扶贫喜悦,一年年不断发展壮大。

  廖竹生的励志故事逐渐被人关注。很多人上门请教致富经,但这些人一无本钱、二没经验,怎样带领他们共同致富呢?“励志园”团队决定采取“电商团队+种养基地+农户”模式,与多个种养基地签订采购协议,利用各自优势,形成产业联盟,既保证货源质量,又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一群原本靠政府救济的残疾人抱团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并先后帮助10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廖竹生,也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励志哥”。

  廖竹生与“励志园”的励志故事,入选中央“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被中央网信办称为“全国8500万残疾人创业典型”。廖竹生被授予2018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2019年获评全国自强模范,当年还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中国好人”;2021年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奋进路上,追梦不止。2021年开始,廖竹生从传统电商向自媒体电商转型,开始直播卖货,并带动了一大批人直播卖货。他们以当地的生鲜食品、农产品为主要销售方向,宣传家乡,为家乡代言。今年春节后,他们又与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平台实现了合作。“希望自己能够坚守初心,带动更多人特别是残疾人走上致富路,把家乡的产品推介出去,为家乡作贡献。”廖竹生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读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品鉴
   第12版:资讯
教育装备里的数字化力量
全省各级团组织开展庆祝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
省直机关“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音乐主题团课举行
中央政法委督查我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会议召开
加紧施工保进度
扎实履职尽责 发挥“关键少数”表率示范作用
用技术创新实现自我价值
我省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四级应急响应
逐梦乡村的“励志哥”
解放思想 落实发展
逐“新”追“高”创“优”
科技+阅读为南昌教育增智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