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铅山千年古邑涌新潮

铅山县城鸟瞰
“中华灵宝第一山”葛仙山
武夷阁“清补凉”夜市
葛仙村度假区游客如织
鹅湖书院
河口镇明清古街
新四军石塘整编旧址
辛公北望
保护开发连四纸生产工艺
畲族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
武夷山国家公园

  铅山县为南唐古邑、赣闽锁钥,地处武夷山脉北麓。宋朝三百年以铜誉中华,明清五百载唯纸利天下,漕运时代的万里茶道第一镇,是“江南五大手工业中心”,人文荟萃,源远流长,山川毓秀,名重江南。境内现仍存数座古镇古村,人文历史遗迹密布,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鹅湖书院、国家非遗连四纸制作技艺、唐代冶铜铅山场、朱熹与陆九渊兄弟的“鹅湖之会”和“中华灵宝第一山”葛仙山、神秘仙人寨,以及“词中之龙”辛弃疾晚年寓居地瓢泉、文学戏曲大家蒋士铨故里等。

  2023年,铅山围绕历史文化名城,深入做好书院文化、古镇文化、茶文化、铜文化、红色文化、连四纸文化等保护和开发,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深挖鹅湖书院、河口古镇等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产业数智平台,发挥大数据文化产业的核心作用,筑牢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基础,把“文化铅山”建设作为一项铸魂工程,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以强烈的文化自信大力推进“文化铅山”建设,推动铅山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绵“铅”不绝的文脉

  坚持保护优先,延续历史文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文物也是活着的历史,保护文物的本质就是保护历史,传承文化。铅山县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以打造新时代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坚持保护优先,对全县范围内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全面开展普查、测绘、建档、挂牌工作,建立全面系统的历史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

  坚持整体性保护和重点保护相结合,坚持保护为先、合理利用相结合。加强对“江西四大古镇”之一河口镇明清古街、石塘古镇等历史遗存,以及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石塘村、西坑村、太源村、陈坊村、河西村等县域重点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保留其传统格局、历史风貌、自然景观环境等要素。聚焦保护、传承、发展、传播,深入挖掘古镇老街巷历史文化内涵,植入新型业态,打造特色品牌,立足社会实践,赋予传统文化新的表现形式,持续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活”在当下、面向未来,焕发古镇古村落的新活力。

  蔓“铅”诗意的乡愁

  延续古镇肌理,留住美丽乡愁。漫步铅山古街小巷,文物古迹举目可见,文化故事随处可闻。铅山依托河口镇明清古街,重点挖掘金利合药店、建昌会馆、朱怡丰商号、吉安会馆、吉生祥药店、天后宫(福建会馆)等历史建筑的特色和价值,以及一堡街、二堡街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在保留街巷风貌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原汁原味的明清风格建筑群体,充分展示千年古镇的风韵,进一步探索集市井生活、老街商贸、民俗工艺为一体的文化体验业态。

  “来葛仙村过几天神仙日子”。游葛仙村仙街,享受舌尖上的美食;到天街,既惊险又刺激;进金匮堂,了解中医文化,学习中医药养生;观看“归真记”水幕电影表演、灯光秀、仙侠演艺、汉服走秀等表演,体验夜游葛仙村的快乐。2020年5月1日投入运营的葛仙村景区成为“江西夜游文化旅游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

  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基础上,鼓励将闲置的传统建筑因地制宜改造利用为文化体验馆、民宿、乡村博物馆、展示馆、村史馆等场所,积极打造一批保护有力、特色明显、产业兴旺的传统村落标杆。通过文物保护、风貌传承、闲置盘活、配套提升,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目前,铅山正积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深入梳理历史文化特色,发挥“一砖一瓦总关情”的最大效应,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让历史文物“活”起来,留住乡愁记忆。

  “铅”续辉煌的传承

  深化活化利用,促进“非遗”传承。以创文创卫为抓手,铅山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做好文物保护工作,重点依托河口镇明清古街项目建设,对项目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等进行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认真落实属地管理主体责任,持续推进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高标准做好保护修缮、改造提升等工作,力求古县千年文脉在创新传承中发扬光大。

  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弘扬价值”方针,完善非遗名录体系,抢救、发掘、发扬连四纸、河红茶、柳木蒸笼、石塘竹编工艺、畲族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制作体验和市场销售;通过民俗整理、非遗传习、研讨活动等举措,推动铅山特色非遗、传统文化走进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学校车间,使保存在历史光影中的特色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新魅力;多层次做好“非遗+”文章,通过“非遗+文创”“非遗+展示”“非遗+电商”“非遗+教育”等方式,创新“‘铅’之有礼”非遗伴手礼,搭建非遗产品线上展示销售平台,推进铅山非遗保护与利用。

  真正让文物“活”起来,非遗“火”起来,旅游“热”起来,强有力地推动铅山旅游产业发展。据了解,葛仙山景区3年来累计过闸机游客达427.3万人次,直接促进1300余人就业,新增个体工商户180余家,为铅山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一束文旅融合的高光在古老的葛仙山冉冉升起。

  惊“铅”时光的烟火

  文旅融合发展,擦亮文化名片。铅山依托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优势,布局武夷山红茶街区、康养小镇、民宿集群等沉浸式景区;借助武夷山镇获评年度江西避暑旅游目的地、太源水美自然村入选全国非遗旅游村寨、水墨篁村顺利签约、铅山县连四纸发展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江西省工业遗产旅游基地、葛仙村景区获评江西省第二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省级特色文化街区等大好势头,强化市场思维,拓展铅山县域“古镇”“古街”“古村”文旅产业,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板块。

  持续推进古镇文化、书院文化、辛弃疾词文化、蒋士铨文学戏曲等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创新新闻报道、电视节目、图书、文艺创作、短视频等传播形式,努力讲好铅山故事。积极打造“鹅湖会讲”宣传品牌,举办“辛弃疾诗词文化节”“蒋士铨戏剧节”“蒋士铨文学奖”“三月三畲族文化节”等文化主题活动,以文促旅,文旅相得益彰。

  每当夏夜,走进铅山古镇,文和里不夜城、传统美食文化街等夜经济乘着江风扑面而来,“走遍千山·夏约铅山”“铅城夜市·乐享清补凉”等网红美食活动令人蜂拥而至,浓郁的烟火气弥漫古镇。

  铅山多方位打造具有独特性和辨识度的地域文化IP,加强资本运营和资源整合,着力打造更多市场前景好、带动性强、附加值高的优质文旅融合项目,让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扩大铅山旅游品牌效应,不断涌现文化地标,让县内外群众认识和喜爱铅山的文化旅游产品,以群众的口碑擦亮铅山文旅品牌底色,在让游客愿意来、喜欢来、经常来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金名片”、软实力和精神根脉。共同富裕,文化先行。铅山锚定国内乃至国际同等自然资源禀赋的一流景区,超前谋划、系统规划,全方位完善基础设施,多层次丰富旅游业态,加快推进河口古镇、鹅湖书院、武夷山国家公园三大保护性开发项目建设。

  以文赋能、以文化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充满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的铅山,正加快重塑古县千年荣光。

  邱贞清 黄一川/文 朱文标 丁铭华/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红谷滩观察
   第07版:赣江新闻
   第08版:金融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健康
   第11版:民生
   第12版:资讯
铅山千年古邑涌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