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冠兰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北宋文学家苏舜钦的《夏意》诗,描写的是夏天石榴花开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淡然、悠闲旷达的意境。
石榴,原产于中亚地区,西汉时传入我国。据西晋学者张华撰写的《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汉武帝时期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便种植有十株安石榴。汉末文学家曹植诗,“石榴植庭前,绿叶摇缥青。丹华灼烈烈,璀彩有光荣”,将火红的石榴花比作热情奔放的女子。南北朝时期文学家江淹也曾吟石榴花,“缥叶翠萼,红华绛采。炤烈泉石,芬披山海”,从火红的石榴花中看到一种超绝的精神。唐代时,石榴树被广泛种植,达到“榴花遍近郊,城郊栽石榴”的盛况,武则天曾作“开箱验取石榴裙”的诗句;白居易写石榴花,“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让人不禁赞叹诗人的奇思妙想。宋明之时,文人骚客对石榴花多有吟咏,历代名家的画作和瓷器上也常有石榴花的身影。
笔者收藏有一只粉彩尊(如图),便绘有火红的石榴花。其肩部有鹿形双耳,双角伸长,直达颈部,口径约10厘米,高26厘米。其上有几枝石榴伸展开来,枝上长着浅绿和深蓝的叶子,弯弯曲曲;石榴花有的花朵硕大,宛若牡丹,有的花朵小巧,有的含苞待放,有的似开未开,娇艳可爱;枝上几个石榴,有的裂开一条小缝,有的露出鲜红的石榴籽;一只喜鹊站在石榴上,正在啄食石榴籽,还有喜鹊或站在树枝上,或飞在树枝间,好一派热闹景象。在尊底,有“大清乾隆年制”的篆书款识。
尊,代表尊贵;喜鹊,代表喜事;石榴多籽,代表多子多福。清人顾禄在《清嘉录》中有“五日俗称端午,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妇女簪艾叶、榴花,号为端五景”的记述,可见石榴花和艾草、菖蒲一样,能起到驱邪除毒的作用。
石榴花开火红,也象征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