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措施出台一个多月,就有了非常明显的成效。”近日,兴国县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6月,该院为规范执行干警依法、科学能动执行,助力兴国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能动执行十条措施,一个多月来新收涉企案件118件,实际执结51件,执行到位501.43万元。
聚法治“合力” 激园区“活力”
“我们开展涉企专项执行时,多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群众代表进园区见证执行。” 近日,依托与园区共建的“兴法铺子”平台,兴国法院执行干警与园区企业一一建立联系,“执行法官进企业”活动进一步深入。
今年6月,该院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能动执行十条措施。相关措施明确:对涉执企业,审慎适用强制执行措施,严禁超标的查封涉执企业资产,优先选择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最小的财产查控措施;对相关企业强制执行及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前,争取协调其主动履行及达成执行和解协议,避免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同时积极推进涉企信用修复机制,正向激励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
与此同时,该院在积极试行预重整模式和有关机制过程中,帮助有价值的困难企业再生,激发了园区企业新活力;对于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涉企“僵尸案”,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一体化推进涉企案件“执转破”工作,及时出清“僵尸企业”。截至目前,该院今年共移送立案“执转破”案件10件。
执法有“尺度” 执行有“温度”
今年初,兴国县一企业因百万元借款成为被告。在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后,执行干警发现,该企业已将涉案财产以每年200万元租金出租给一公司。于是,执行干警向该公司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其将租金汇入法院执行局案款账户。
“此举既有效保证了案涉企业的运转,也保证了申请人实现诉权。”兴国县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院要求强化科学能动执行实现“双赢”,既要确保申请人胜诉权益得到保证,又要尽量保障企业正常经营。
该院在制定优化营商环境能动执行措施时,坚决贯彻依法平等保护理念,综合考虑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对经营主体的影响,在院企联动、府院联动等方面着力,针对兑现企业胜诉权益、善意文明包容审慎、正向激励诚实守信和信用修复等各个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创新了机制,提升了政法机关服务理念。
另外,该院成立了涉企执行团队,今年以来,新收涉企案件385件,执结189件,为企业追回欠款2384.26万元。(钟国树 刘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