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绿”为底 山水生“金”

——看靖安县如何先行一步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坐落于绿水青山间的洪屏水库,风景如画。(靖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唐诗文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 晨

  “乘上竹筏,顺水而下,偶有村民唱几句山歌,歌声在青山绿水间回荡,令人流连忘返。”8月10日,靖安县璪都镇港背村竹筏漂流项目正式开漂,家住南昌的陈先生一大早就带着家人前来体验。为进一步唱响“有一种生活叫靖安”文旅品牌,该县举办2023靖安生活年系列活动,创新升级漂流场景,有力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省首个国家生态县……尝到了生态甜头的靖安县,面对新形势和新的发展机遇,没有守着生态吃老本,而是一任接着一任干,政策保障不断加码,生态保护不断加力,“两山”转化不断加速,持之以恒改革创新,不断探索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新路径。

  政策保障加码,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近日,在位于靖安县大健康产业园的江西瀚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穿着无尘服,戴着口罩,加紧赶制订单,一派火热的生产场景。

  瀚良生物是一家以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药品制造为主营业务的生物医药公司,于2020年12月投产。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产值同比增长439%,发展后劲十足。公司总经理孙新平向记者介绍:“靖安县大健康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加之交通便利,吸引周边地区企业纷纷前来投资,公司从创始人到技术骨干,有很多人来自南昌。”

  “两山”转化的突破口在哪里?依托资源优势及行业发展趋势,靖安把目光放在大健康产业上,通过做大做强大健康首位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而提高绿色经济含金量。

  “靖安发展‘生态+大健康’首位产业,有基础,也有条件。”靖安工业园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从全国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实施,并在国家层面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支持相关产业发展;从县里看,良好的生态环境、毗邻省会南昌的交通区位优势等,为发展大健康产业夯实了基础。“早在2019年,县里就明确大健康作为首位产业发展,2021年,靖安县入选江西省第一批大健康产业试点示范县,更树立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产业要发展,园区是硬支撑。该县规划面积5.19平方公里打造大健康产业园,总规划100万平方米大健康标准厂房,目前已建成并投运21万平方米,正在建设13万平方米二期标准厂房;148套人才公寓、道路管网、绿化亮化、园区公交等基础设施配套同步完善,全力保障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硬件条件。目前,缘生生物、瀚良生物、江西铂尔等26家企业落户靖安,涵盖食品、医疗器械、中药饮片、康养等领域。

  生态保护加力,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7月29日,周六,在靖安县生态卫士综合执法指挥中心视频调度中心,值班人员目不转睛盯着大屏幕,一旦出现警情,将第一时间通知附近执法人员到场处置。

  “大屏幕就是我们的‘千里眼’,全县山水林田湖草等实时情况一目了然。”指挥中心负责人刘似虎告诉记者,2022年4月,靖安在深化延伸“河湖警长制”工作的基础上,整合公安、水利、自然资源等7个部门执法力量,率先推动建立务实高效的“生态卫士”综合执法机制,并成功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相关经验已在宜春市全面推广。

  6月5日,指挥中心根据群众举报,在某水库抓获一名非法捕捞嫌疑人。“以往办案可能在多个部门兜圈子,费时费力。如今指挥中心组织执法人员现场处置,办案效率大大提高。”刘似虎告诉记者,去年当地共办理生态环保相关案件168起,比指挥中心成立之前增长110%。

  靖安对生态保护的新探索,还体现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这几年,县里积极探索,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水系连通方面,成效显著。

  走进仁首镇石上村湾里组,一个花园景观吸人眼球,园子里的美人蕉、鸢尾、菖蒲等绿色植物长势喜人。

  “这个小花园,其实是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靖安县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赖维磊的话语,让记者好奇。他继续解释道:“小花园是微生态滤床,作用是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并转化为植物易于吸收的营养物。这种微生态滤床处理工艺投资小、建设快、运行省、效果好。”

  去年以来,该县投入资金3.9亿元,新建、改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43座,建设配套管网110公里,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和绝大部分村小组。“自从建了这种池子,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生活环境大为改观。特别是夏天,闻不到臭味了,苍蝇蚊虫少了很多。”香田乡吉洛村余家组村民余北单说,“我们还利用处理后的水,解决了10余亩农田菜地灌溉用水问题。”

  7月18日晚,在位于北潦河畔的江西海益园田园综合体,来自当地及南昌等周边城市的5000多名游客尽享音乐烧烤节的欢乐。“如今河道变景点,吸引游客纷纷前来亲水。”综合体项目相关负责人对靖安实施水系连通工程的做法赞不绝口。

  北潦河是靖安的母亲河,之前由于水系不畅通,沿河部分村庄并没有享受到母亲河的哺育。近年来,该县以北潦河水系为脉络实施水系连通工程,通过河道清淤清障、岸坡整治、建设人文景观等举措,改善河道水环境,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一条水系,连通了沿岸好生态,也打通了当地村民的幸福生活。

  中源乡垴上村曾经河道杂乱,淤塞严重,如今经过河道清淤、岸坡整治,恢复了河道空间,水环境和灌溉排涝条件大为改善。“我们还依托生态水系开办民宿,暑期游客如潮,偏远乡村变成了旅游避暑胜地。”垴上村村民胡有程自豪地说。

  “两山”转化提速,拓宽绿色发展路径

  在靖安,璪都镇港背村由富转贫再脱贫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

  上世纪90年代,港背村有山林面积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5.7%。村民靠山吃山,大发竹木财,家家户户都买摩托车,是远近闻名的“摩托村”。然而,肆意砍伐带来的是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直到2005年靖安县率先全域禁伐天然阔叶林,村民才意识到,他们的宝库消失了。

  禁伐,意味着断了财路,村里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村子也越来越穷。2015年,港背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

  “不能守着这么好的生态去讨饭。”痛定思痛,村两委深入分析港背村的资源与优势,最后发现,还是得靠山吃山:依托村里生态禀赋,走绿色发展之路。村两委引导村民发展养蜂、白茶种植等特色产业,2017年,港背村实现整村脱贫。

  “尝到甜头后,我们发现,保护好绿水青山,就能变成金山银山。”长期在外投资兴业的村民包希孟,在看到村里依靠发展绿色产业脱贫后,于2020年回村发展旅游产业。2022年,通过“两山”平台流转系统,包希孟拍得港背村长约3公里河道水域经营权和闲置农房项目,引进竹筏漂流、观光采摘、森林研学等多种旅游业态,规划建设乡村旅居度假小镇。“仅河道经营权的流转,村集体收入每年就可增加10万元。”包希孟告诉记者。

  港背村美丽嬗变的故事,是靖安县推进“两山”转化加速跑的一个缩影。该县从生态立县战略,到“两山”实践创新的先行先试,以绿为纲,一绿相承,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之路意志愈加坚定,目标愈加明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看靖安县如何先行一步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民生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公益广告
以“绿”为底 山水生“金”
把健康快乐送进千家万户
电子信息产业以“链”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