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植民 项琳静
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聚焦江西发展关键问题和突出短板,提出实施治理强基战略,要求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前端、最前沿,是重心也是难点。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从提升治安防控水平、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织密公共安全网络、优化基层公共服务、完善心理服务体系和健全群防群治机制等多个层面协同推进。
全面建强党组织。基层治理好不好,关键看党组织引领作用强不强。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完善党组织的城乡治理体系,有效凝聚服务管理合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根基。在城市,要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共治机制;在农村,要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党建引领下的村民议事决策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二是统筹抓好各领域的党建工作,尤其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党建工作,做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三是提升服务基层的能力,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为基层治理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
提升治安防控水平。一是建立健全精准有效的治安防控体系。坚持把社会治安防范作为基层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快推进“雪亮工程”以及智能安防小区建设,同步完善公共安全设施建设,打造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程可用、全时值守的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二是建立健全打早打小的依法惩处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从严惩处的高压态势。依法打击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对当前较为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要坚持露头就打、打早打小、打深打透,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群众满意度。
防范化解矛盾风险。一是加强矛盾风险的源头防范。深化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与落实。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社区的作用和职能,拓宽社会公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常态化开展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问题集中摸排,开展重复信访集中治理和信访积案专项化解,及时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合法合理诉求。二是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行业章程等社会规范的作用,积极推进调解、仲裁、诉讼等解纷方式衔接互动,让矛盾纠纷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解决。健全落实涉稳问题分类归口处理机制,加强分级负责与归口管理的无缝衔接。加强相关地方性法规建设,让矛盾风险化解进一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普法学法工作,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织密公共安全网络。一是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坚持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推动城乡公共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一体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着力摸清底数,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区县为单位,细致划分企业网格、村居网格、城市网格,健全完善智慧管理体系。科学整合多部门力量,打造全科网格员队伍,建立人工智能决策辅助平台,及时发现处理各类风险隐患和苗头性问题。二是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监管。切实强化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对高风险行业的监管。进一步提高对新型公共安全风险的识别、预警和管控能力。强化对人口密集场所以及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抓好重点部位、要害区域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及时消除风险隐患。积极推进“智慧交通监管”,深化道路运输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
优化基层公共服务。一是推进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保障基本民生,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养老助残等工作,增强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统筹协调,引导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拓展延伸,切实保障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推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设施向社会开放。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加快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工作透明度,加强电子政府、电子政务、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动公共服务项目技术创新和服务形式创新。
完善心理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心理疏导干预机制。要主动公开信息,加强科普,减轻信息闭塞和谣言等对社会的不利影响。增强应对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和群体危机事件的能力,对事件波及的民众积极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干预,为特殊群体提供心理援助。二是培育积极向上社会心态。建立社会心态预警指标体系,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健全心理服务体系,将基层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纳入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共同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健全群防群治机制。一是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以党建为纽带,构建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弘扬公序良俗,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基层共建共治共享能力和实效。二是强化正确主流价值观引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活动,发挥道德在规范人们行为、调节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弘扬见义勇为的精神,完善奖励保障政策,让见义勇为成为新时代的社会风尚。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