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

  ■ 向贤彪

  “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最大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的重要讲话振聋发聩、催人警醒。

  思维决定行动。底线思维是深谋远虑,防患于未然,要求我们预先设定好不能突破的最低限度,是一种以退为进、争取主动的思维方法。极限思维是一种把事物推到极限状态下进行思考的科学思维方法,强调的是一旦出现极端情况时该怎么办、能怎么办。二者的区别在于,底线思维侧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极限思维则偏重于问题发生以后的应对和处置,二者的相同之处都是强调遇事须怀有警惕和忧患之心,要求我们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当前,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是多方面的,有外部风险,也有内部风险;有一般风险,也有重大风险。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凸显了树立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确定超前预判、超前防范的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要我们敢于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争取最好处,就能牢牢把握事物发展的主动权,赢得先机、稳操胜券。

  正视最坏处,就要强化忧患意识。往最好处努力,做最坏处准备,是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的本质要求。事物的发展和演变,往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更不为我们的良好愿望所左右。只有把事情想得更复杂、更艰巨些,把问题和困难、风险和挑战估计到最糟糕的地步,进而把应对措施制定得更周密、更精准、更科学,我们才能处变不惊、遇事不慌,从容应对、游刃有余。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会议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专门讲“准备困难”,他说,我看光明多得很,但是我们更要准备困难。困难多得很,比如外国大骂,国内大骂,爆发内战,党内出现悲观心理、疲劳情绪,经济困难,其他意想不到的事……毛泽东同志一口气列出了我们党可能面临的17条困难,并据此提出应对之策,成为运用底线思维的典范。正因为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居安思危,我们党才能够制定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

  解决最难处,就要坚定信心、鼓起勇气。黄金有价,信心无价。在困难时刻,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思考可以减轻思想负担,让我们更有勇气面对挑战,进而看到问题背后的机遇,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惊涛骇浪中,中国式现代化巨轮之所以扬帆远航、高歌猛进,关键在于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这个根本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显著优势,有人民群众这个最大底气,有党的百余年奋斗历史这个最好经验,让我们能够直面困难、勇往直前。在新的征途上,我们既要充分认清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又要以坚定的信心和巨大的勇气开创未来,做到泰山压顶不弯腰、越是艰险越向前,咬紧牙关顶得住、往前冲,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坚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勇毅直面一切风吹浪打,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一仗接着一仗打,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争取最好处,就要把眼光放长远。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并不意味着被动守成、画地为牢,满足于当“救火队长”,关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要谋大局、谋长远,争取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解放战争初期,敌我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如何才能在战略弱势的情况下争取战争胜利?毛泽东同志认为,只有不断消灭敌人,在兵力数量上不断累积优势,逐步改变作战力量对比,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对此,毛泽东同志指示“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他确立的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的战略思想,使我军完全摆脱了争夺城市土地的思想束缚,抓住了战争中最本质、最关键的因素,赢得了战争主动权。今天,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我们要争取最好结果、达到预期目标,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审时度势谋长远,既要考虑力所不及,也要考虑力所能及,不给自己设框、设限,敢于在险境、绝境中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创造条件、把握机遇、争取胜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民生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公益广告
把社区食堂越办越好
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
以非凡之功成就非凡之事
搞好调查研究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衣着得体参观博物馆体现尊重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