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需要新风尚

  郑 颖

  开栏的话

  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实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对于改善群众精神风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为更好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看待、积极支持和参与全省移风易俗和文明实践工作,今日起本报开设“推进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实践”系列谈评论栏目,敬请关注,并欢迎踊跃投稿(电子邮箱:965545890@qq.com)。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不同的特征孕育了不同的社会风尚。积淀着5000多年的璀璨文明,中华民族走进了新时代,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优秀的传统礼俗需要继承发扬,不合时宜的陈规陋习必须摒弃,只有通过移风易俗,才能在新时代树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新风尚。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以殡葬为例,西汉时期,厚葬观念明显,皇家陵园追求视死如生;至东汉末年,薄葬则成为主流,魏武帝曹操去世时墓穴无封土,更无任何一件金银玉器陪葬品。风俗的形成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又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并随时代、环境的变化而迁变,所谓“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我们需要的新风尚应该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正气新风。

  树立新风尚,是为群众人情“减负”的现实需要。婚丧嫁娶中,正常的人情往来是必要的,但有的地方被歪风邪气绑架,形成了要面子、讲排场、比阔气的不健康“面子观”,大操大办的人情支出,不仅加重家庭负担,还扭曲社会价值取向。我们推进移风易俗,就是要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一条线,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必须反对的,旗帜鲜明反对高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回归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的本质,真正让百姓受益。树立新风尚,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发力点。乡村振兴,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我们推进移风易俗,移的是不正之风,易的是不良之俗,注入的是文明的精神力量。只有倡导简朴、节俭、现代的生活方式,大力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才能激发群众自治的积极性,提高道德的约束力,乡村振兴才会更有“里子”。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去年以来,江西全省上下采取了一系列除陋习树新风的有力举措,取得明显成效。但新风尚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移风易俗也绝非一日之功,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按照《江西省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要求,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只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相信一定能让新风尚在江西儿女心中扎下根来,让文明新风吹拂在赣鄱大地希望的田野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赞比亚高访团参访见闻
~~~南昌各县(区)部署开展主题教育
~~~——三论贯彻落实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江西建设推进会精神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综合
   第07版:骑遍神州大地 江西风景独好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新论
   第11版:智库
   第12版:公益广告
中国经济大循环观察
习近平总书记关爱残疾人的故事
巍巍井冈续写中赞友谊
为落实省会引领战略凝聚强大力量
坚决扛起美丽江西建设的政治责任
新时代需要新风尚
今日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