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宋丝绸服饰华彩重现

德安县博物馆邀市民现场观看修文物
扫码看视频
修复后的南宋丝绸服饰。 本报全媒体记者 曹诚平摄
文物修复专家在对南宋丝绸服饰进行修复。 本报全媒体记者 曹诚平摄

  本报德安讯(易永艳 全媒体记者曹诚平)9月19日,在德安县博物馆恒温、恒湿的文物修复室内,文物修复专家用细如发丝的丝线,一针一线,小心翼翼地对一件700多年前的丝绸服饰进行修复。今年8月,德安县博物馆启动南宋周氏墓出土丝绸服饰保护修复(三期)工作。

  1988年9月,在位于德安县城郊的桃源山上发现一座南宋古墓。棺木开启,棺内有一古尸,面目安详,肌肉富有弹性,毛发齐全。经考证,墓主为周氏,系南宋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通判吴畴之妻,下葬时间为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该墓随葬品多达408件,其中丝绸服饰及其他丝织品329件。出土丝绸之多、保存之完好,世所罕见,被文物专家誉为“南方丝绸宝库”。其中,绫襟墨绿色杂宝罗夹衫、散点杂宝罗襟墨绿色绢夹衫、梅兰如意纹罗襟褐色如意夹衫等,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据介绍,丝绸文物是蛋白织物,对温度、湿度要求严格,保存不易。由于南方气候潮湿,不利于丝绸文物的保存,加上这批珍贵的丝绸文物出土已有35年,有的出现霉斑、虫蛀、碳化、残缺、发脆等问题,需要对其进一步修复保护。为此,德安县博物馆分别于2017年、2022年开展了南宋周氏墓出土丝绸服饰保护修复一期、二期工作,共修复南宋丝绸服饰9件。与以往将文物送至杭州修复不同,此次是将专家请到德安县博物馆开展修复工作,此举可有效避免文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毁等情况。

  为更好地发挥文物的研学教育作用,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从8月25日起,德安县博物馆连续推出5期“南宋丝绸服饰修复现场参观”活动,每批邀请10名市民,近距离观看文物修复。通过专家现场讲解一件丝绸服饰从出土到修复再到保存的过程,让市民对宋朝的繁荣文化和丝绸的起源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文物修复专家介绍,丝织品都很轻、柔、薄、脆,修复起来十分困难。在修复中,要针对文物出现的破损、霉点、老化等问题,先用特殊技术对文物进行消杀、清洗、晾干,再用专用丝线对其进行缝补、加固,修复过程十分复杂和繁琐。

  此次开展的南宋周氏墓出土丝绸服饰保护修复(三期)工作,将对一件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南宋深褐色素夹袍进行修复,为期约2个月。文物的修复,能最大程度重现南宋丝绸服饰昔日华彩,为人们研究南宋时期的丝绸品种、丝织工艺、纹饰纹样、印染技法以及服饰特色等提供较好的实物资料。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德安县博物馆邀市民现场观看修文物
~~~
~~~
~~~——看乐平市乐港镇韩渡村如何实现美丽蝶变
为民解忧~~~
乡村振兴~~~
就业创业~~~
~~~
公益活动~~~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5版:丰收节
   第06版:专题
   第08版:赣州新闻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教育
   第12版:映像
南宋丝绸服饰华彩重现
党报帮你办
旅游住宿不应“逢节猛涨”
乡村治理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
社区食堂 吃出安稳晚年
精准监督 护航果业发展
就近工作 村民幸福满满
让古府文化“活”起来
安全教育 提升反诈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