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厚养”扬孝道 “薄葬”传新风

  刘 斐

  百善孝为先。老人生前都希望得到子女的关爱和照顾,晚辈在亲人生前应尽心赡养,让他们安享晚年,去世后丧葬祭祀则可尽量从简。

  一千多年前,庐陵欧阳修把祭文《泷冈阡表》刻于青石之上,并将石碑送到永丰老家。碑文中有句话:“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意思是父母死后祭祀再丰盛,也不如趁他们在世时作微薄的奉养。在蘸满情感温度的字句里,欧阳修践行孝道的主张力透纸背,这句话也成了后世移风易俗、厚养薄葬的倡言。

  时下,仍然有家庭在父母长辈生前不赡养,少有关心和照顾,却在他们过世后费尽心思选择“厚葬”。为了争脸面、讲排场、摆阔气、收礼金,吹吹打打、摆流水席,购买或自建豪华墓穴。生前不孝敬,死后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铺张浪费,助长的是畸形消费,催生的是不正之风。

  移风易俗事关党风政风民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22年以来,我省深入实施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孝老爱亲的多了,亲情淡漠的少了,丧事简办的多了,大操大办的少了,改革初见成效,厚养薄葬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移风易俗改革任重道远。让厚养薄葬成为全社会的行为自觉,需要全省上下的共同参与和推动。首先是夯实“厚养”的思想基础。应大力弘扬尊老敬老优良传统,营造爱老助老良好社会氛围,引导人们真正从思想行动上尊敬老人,衣食起居上照顾老人,物质生活上宽待老人,生病就医上护理老人,让老人居住放心、生活舒心,让老人精神富足、生活精彩,以实际行动努力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再者就是要持之以恒抓落实,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推动“薄葬”的文明新风落地生根。倡导生前多尽孝、死后丧事简办,既是孝敬长辈、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作风的延续,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破除铺张浪费、攀比之风的重要途径。有的地方已经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铜鼓县温泉镇温泉村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立红黑榜制度,通过正面教育和制度约束的方式,让村民渐渐接受“厚养”的观念,让“薄葬”也有面子。各地应当及时总结先进典型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加强价值引导,尊重民情民风,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促成文明新风成常态。

  期待厚养薄葬在赣鄱大地蔚然成风,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良好风气中幸福地颐养天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杭州第19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06版:庆祝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泳池诞生亚运江西首金
强化创新驱动 做强主导产业 坚定不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以学促干全力创造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
江西省首届消费品博览会精彩落幕
我省8人荣登二季度“中国好人榜”
今日导读
“厚养”扬孝道 “薄葬”传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