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云
9月22日至24日,2023江西省首届消费品博览会在南昌举行,活动现场群英荟萃、众商云集,吸引参展企业300余家,展出3000多种商品,其中跨境电商馆涵盖了8个国家的特色商品。3天时间人流如潮,促进了商品销售,提升了参展品牌影响力。毋庸置疑,区域市场繁荣需要消费这驾“马车”跑得更快。
众所周知,三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是最立竿见影。消费旺了,就业机会就多了,经济才会是一池活水。促进消费是恢复和扩大需求的关键所在,是助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基石。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等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释放出鲜明的信号,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着力扩大内需”部署安排,让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得以更充分发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8万亿元,同比增长8.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2%。
“十一”长假临近,年底消费旺季也很快到来,全年经济到了攻坚的关键时期,让消费市场进一步持续繁荣、迸发更大活力应当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要进一步发掘消费意愿。7月下旬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今年二季度全国消费增长虽然明显加快,但按两年平均增长来看,与消费相关的三个主要行业——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的实际增速较一季度均有所放缓。很多商家也有切身体会,店内人流量不错,但人均消费相比疫情前明显下降。有专家分析称,当前经济修复有所加速,但疫情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居民消费意愿、消费能力仍有待提高。要进一步通过各种手段释放消费潜力,让消费者愿意消费、乐于消费。
要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企业活力是消费的基础,也是当下努力的重中之重。政府要营造更优营商环境,让企业有条件将主要时间、主要精力投向主业,推动生产,创造就业;同时要尽力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在公平竞争中提升自身发展后劲,特别是产品、服务的供给水平。有关部门要把服务落实到各方面全过程。一要畅通企业资金渠道,积极出台多种助力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要对企业在创新发展、稳岗就业、税收缴纳等方面作出的贡献给予及时肯定和奖励;三要减少和规范各种无谓的检查和处理,根据企业运行实际兑现减负降本相关政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具体事项,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
要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有钱不消费可能是一种现象,但没钱去消费则是一种隐患。增强大家消费能力最直接的就是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借此促进经济循环。一方面可发放消费券,对大宗商品来说,就是让利于民,大幅退税、降费,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实实在在的优惠;另一方面,要通过降低个税、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等方式减轻大家的消费负担,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针对少部分“有钱不消费”的群体,则需要通过改善宏观经济环境,采取更积极的宏观政策,建构良好预期。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投资和出口遇到阻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就更加值得期待。在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省委书记尹弘要求各地各部门坚决扛起稳定经济大盘的政治责任,要“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做好促消费工作,奋力打好全年经济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