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齐美煜
“今年8月,我们发布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领域省重点实验室申报指南,正式启动重组工作。后续我们将陆续发布其他领域申报指南,预计到2024年6月,全面完成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任务。”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如何优化重组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打造我省战略科技力量,激发澎湃创新动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10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省科技厅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相关情况。
省重点实验室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后备军。我省省重点实验室自2000年组建以来,在我省学科建设、人才汇聚、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科技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研究方向与我省特色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不紧密、匹配度不高;实验室之间的合作程度不高,导致资源分散浪费,难以形成科技创新合力;部分科研成果多的科研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出现在多个实验室岗位上……
“针对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以需求为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实行优胜劣汰,争取建成布局合理、创新活跃、治理有效的省重点实验室体系。”省科技厅一级巡视员鄢帮有介绍,省科技厅坚持“四个面向”,体系化布局省重点实验室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方面,重点围绕我省具有颠覆性和前瞻性的新兴技术和研究团队进行布局;在面向经济主战场方面,重点围绕我省电子信息、材料、能源、装备制造、农林等产业领域进行布局;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方面,重点围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水利、应急管理等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领域进行布局;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方面,重点围绕医疗卫生、生物医药等领域进行布局。
为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领域重点问题、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提供科技支撑,省生态环境厅基于省科技厅印发的《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方案》,统筹生态环境领域各方资源、汇聚相关力量,协助省科技厅编制了《生态环境领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申报指南》,布局设置了6个子领域12个重点方向的省重点实验室。
握指成拳、合力致远,是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的鲜明特点。我省强化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省重点学科建设的协同、与重点产业发展的协同;鼓励依托单位内部优化整合,重组单位内研究领域相近的现有省重点实验室,推进相同研究领域的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协同合作、联合共建,实现良性竞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东华理工大学组建了“战略性矿产成矿理论与深部预测”“地下水污染成因与修复”“流域生态过程与信息”等省重点实验室。其中“战略性矿产成矿理论与深部预测”是新建实验室,“地下水污染成因与修复”是由该校原有的相关省重点实验室等优化整合而成。此外,该校与省内同领域的省重点实验室经过有效沟通,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
省科技厅条件财务处处长淦荣表示,从自然资源领域、生态环境领域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情况来看,优化重组的目的基本实现。此次优化重组,明确界定实验室的人员组成,严禁人员多头挂靠,促进了实验室注重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鼓励青年领衔担纲,并吸纳更多青年参与实验室建设。本次通过评审的省重点实验室中,实验室主任的平均年龄是48岁,实验室40岁以下青年比例达61%。
省重点实验室不搞“终身制”。省科技厅将开展“积分制”试点,加强省重点实验室日常监督评估,将日常监督评估与定期考核评估相结合,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