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予涵
云南勐库大叶种茶、吉林柳河山葡萄、江西广昌白莲……近期,位于全国农业展览馆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体验馆正式开馆,全国各地代表性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驻北京,观众可以一站式感受各地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以及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精华所在。地理标志是重要的知识产权,也是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载体。开发地标、普及地标,推动地标发展,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
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方水土养一方特色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长在由独特的土壤、气候、水质形成的生态环境里,因而才形成了独特的品质,这让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自然垄断性,拥有专属的产品品质,可以创造更高的品牌价值。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的地方特产,意味着有了“官方背书”,更容易获得消费者信任,无疑是市场的入场券,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消费者的认知度、美誉度,从而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有了这张特殊的“身份证”,并不意味着“皇帝女儿不愁嫁”,关键要是将地理标志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地理标志产品“名利双收”。
如何打好农产品“地理标志”这张牌?首先,要在培育下功夫。相关部门要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农产品地理资源普查,把那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资源盘活,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等传播途径,更好进行宣传推介。其次,要做大产业规模。任何一个农产品,如果始终处于零散经营状态,就构不成规模,便也没有发展优势,地理标志农产品也是如此。要适时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品牌影响力,彰显特色优势。
第三,要有龙头企业带动。虽然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如果缺乏龙头带动,不仅很难抵御市场风险,也难以形成与同类农产品竞争的明显优势,必须通过龙头企业市场运作,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此外,还要注重品种改良。地理标志产品一般都有固定的品种,但品种再有地域特色,如果长期不能推陈出新,恐难迎合市场新生代消费者的需求。要以种业振兴行动为抓手,围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重点品种,整合企业、科研院校等优势科技资源,推进品种培优,带领种植大户建立生产示范园,引导农民改种优良品种,不断提高种植效益和产业市场竞争力,丰富消费者的“米袋子”“菜篮子”。
总之,打好地理标志这张牌,必须解决好产品培育、产业规模、产业链延伸、品牌打造等深层次问题,这不仅需要市场主体自身努力,更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扶持、引导和保护,让更多独特专属的区域品牌为特色农产品赋能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