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淑溪村湖羊养殖基地

  一条条道路宽阔整洁、一排排房屋鳞次栉比、一个个农家小院干净敞亮、一盏盏路灯整齐伫立道路两旁……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南昌市红谷滩区乘势而上,紧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精准聚焦、重点发力,共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共同富裕样板村”18个,按下了乡村振兴的“加速键”。

  添颜值  美丽乡村建设紧

  11月26日上午,生米街道相里村万家老基自然村道路沥青铺设完毕,村民站在路边感叹:“这条路以前坑坑洼洼,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现在好了,柏油路亮堂堂地直通家门口了。”

  “随着沥青路的铺设完毕,我们今年‘两整治一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路域环境整治、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工程也要接近尾声了。”相里村村干部杨小金介绍,启动“两整治一提升”行动以来,相里村万家老基自然村改造外立面9200余平方米,新建了一个900平方米的小型广场,埋设污水管道480米,增添污水处理终端设备一套,改厕8户,拆除旱厕2座,新建公厕1座,规整菜园约600平方米,新增停车位26个……相里村万家老基自然村的颜值提升了,环境变好了,村民脸上挂满了笑容。

  “两整治一提升”行动,改变的不仅仅是相里村。11月22日,冬阳正暖,厚田乡闸上村北下自然村,步行在干净的村道上,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古色古香的文化桥、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富有特色的菜园映入眼帘,这是当地开展“两整治一提升”行动取得的成果。

  “北下自然村原本是‘十三五’市级贫困村。过去,因产业缺乏,乡村劳动力外流,一度成为‘空心村’。”厚田乡闸上村党支部书记凌云朋说,自从纳入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之后,闸上村扎实开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白改黑”、雨污分流、村庄亮化等,对垃圾转运、生活配套等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提升与优化。

  添动力  振兴乡村产业旺

  乡村美,产业兴。

  “入冬以后,不少餐厅都在我们这采购湖羊制作羊肉汤,销售额是平时的好几倍。”近日,在流湖镇淑溪村湖羊养殖基地,淑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滕新中正准备着湖羊饲料,虽然满头大汗,却一脸喜悦。

  淑溪村由于位置偏远,再加上没有合适的产业,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2018年,滕新中带领村里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远赴省外多地进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将湖羊养殖作为淑溪村乡村振兴项目。通过引进培育湖羊产业,淑溪村探索出一条“多级养殖”延伸产业链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让湖羊产业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领头羊”。

  淑溪村引进了红谷滩区工商联会员企业——江西省赣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脱贫户”的方式,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脱贫户统筹参与,全村村民都能入社分红。

  如今,经过4年的繁殖,淑溪村湖羊养殖基地拥有羊棚6个,存栏湖羊达3000余头,年出栏达6000头。目前,养殖基地共带动了周边50户脱贫户及边缘户就业,户均增收4000元,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超30万元的收益。

  流湖镇的另一角,位于上房村的江西省新赣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则建设了一片食用菌基地。

  2018年,上房村引进了红谷滩区工商联会员企业——江西新赣食用菌生产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脱贫户”的方式,让脱贫户以小额信贷资金入社分红。

  江西新赣食用菌生产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建新表示,经过几年的发展,食用菌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早期种植销售香菇、木耳、鸡枞菌等农产品,逐步发展成集菌种培育、菌包生产、菌菇种植、农产品深加工、创意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

  “目前,基地建设有现代化的标准厂房3万余平方米,占地面积108.3亩,有专业的全套菌包生产流水线,可日产菌包3万包;有养菌房和立体循环智能菌菇出菇房16间,每日出菇两吨,年产菌菇可达600吨以上。”丁建新说,自从上房村引进公司发展菌菇产业后,村集体收入增加了130万元,农户户均增收近1万元。

  添内涵  文明乡风满村吹

  如今,红谷滩区各乡村不仅颜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内涵也得到全面提升。

  厚田乡闸上村北下自然村村里,如今多了一个议事长廊,村里的大小事务,都可以在这里进行商讨。

  “为给群众搭建起协商交流的新平台,我们把这里建成议事长廊,通过举行‘连心会’,调动群众参与村级治理的热情。”凌云朋介绍,村里路灯的整体更换、卫生死角的清理、保洁人员的聘请……许多小问题在这个议事长廊里,通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得到了解决。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下自然村还通过挖掘整理当地发展历史背景和家风文化,建设了村史馆。“村史馆记录了村容村貌、人文特色、历史沿革、农村生活变迁等,是让村民产生情感共鸣的有效载体。”凌云朋介绍,村史馆的建立,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也为美丽新农村注入了新的内涵与动力。

  “新时代,风尚高,婚喜事,简办好;讲文明,树新风,不攀比,无烦恼……”在与北下自然村相隔不远的梅花村,移风易俗主题三字经写满了村里的围墙,刻在了群众的心里。

  “如今,在我们村,对红白喜事酒席桌数、每桌酒席预算都有明确规定。”梅花村村民万国香表示,现在红白喜事标准已经深深刻入每名村民的心里,成为大家的行动自觉。

  为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厚田乡还对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进行提升整合,打造了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服务平台、法律服务平台等“六大平台”,通过文明实践“讲、评、帮、乐、庆、创”六种途径,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根据每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清单安排,通过操作使用江西志愿服务信息平台进行“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畅通“四单”工作方式,今年累计点单数量超200单,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200余次,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质。(刘 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赣江新闻
   第07版:萍乡专题
   第08版:区域
   第09版:文艺评论
   第10版:专题
   第12版:抚州观察
   第13版:红谷滩观察
   第14版:资讯
   第15版:产经
   第16版:艺术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打造资本市场“红谷滩板块”
生均公用经费保障实现全覆盖
终于圆了安居梦
绣好城市管理之“花”
小夜市成为村民创收大舞台
党组织与流动党员“双向奔赴”
凝聚“新”力量 发挥“新”作用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