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吴天麟,1962年生于景德镇,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历任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江西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现任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数字艺术学院院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其作品先后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
学以潜心 行以致远
吴天麟自幼喜欢绘画,15岁时,在机缘巧合下进入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学习,并有幸师从王锡良大师,从素描学起,锻炼造型能力。书画同源,在景德镇著名陶瓷美术家、“珠山八友”程意亭的弟子张景寿先生的指导下,他还同时学习了书法、国画,为之后求学深造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1988年,景德镇陶瓷学校(现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准备开办美术专业,面向社会招考美术专业教师,吴天麟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了当时陶瓷学校唯一的美术专业教师,除了理论教学,他还擅长现场示范作画。课堂上,他挥毫于宣纸,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八大山人、齐白石等历代名家画中的花鸟虫草等,使学生大开眼界。教学之余,他时常带着学生外出写生。“临摹、写生、创作是三位一体的,绘画一定要现场写生,只有通过写生才能接触真实的世界,把鲜活的事物展示给大家。”吴天麟说。
不负时光,一路学习。1992年,吴天麟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师从柳冠中、王明旨、鲁晓波等知名教授。几年的勤奋学习,使吴天麟在专业技能、设计思维、艺术修养等诸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学无止境,2005年,他又考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这些求学经历为他日后的陶瓷艺术之路奠定了更深厚的基础。
2010年,吴天麟离开三尺讲台,调入江西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担任所长。2017年,吴天麟又从江西省工艺美术研究所调入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担任院长。回顾逐梦之路,吴天麟一直在奔跑,从素描、书法、国画再到工业设计、工艺研究,潜心教学、倾心创作,不断探索艺术形态,自由游走于陶瓷、水墨、水彩、油画和装饰画之中,且均有建树。在创作实践的同时,他精研艺术理论,著书立说,先后出版《陶瓷设计与制作》《图案与装饰基础》《平面构成及应用》《设计与素描》等专著。
融会贯通 瓷韵雅趣
在从事陶艺创作与教学的47年中,吴天麟对理论知识的全面研究与把握,使其更能在创作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尽展所长。其早期作品以釉上装饰、粉彩为主,后来经过不断的实践摸索,随着对坯体吸水率把握得越来越好,其釉下作品愈发行笔流畅,国画的笔意、色彩与神韵在釉下的瓷瓶上似信手拈来,写意自然,浑然天成。作品整体上融绘画性和装饰性为一体,在体裁上以山水、花鸟见长。
生活物象是创作的源泉。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吴天麟深入生活不断写生,善于从自然界的细微观察中捕捉原生态的美。其创作的徽派山水系列作品可谓惊艳,其中,《韵律》撷取源头平川瀑布飞泻的一隅景色,以俯瞰高远的构图角度,表现“银潢千丈垂瀑流,时向松间见白龙”的磅礴气势,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并以“料分五色”对应国画的“墨分五彩”,产生写意水墨山水画的视觉效果。
其青花釉里红作品《飒飒秋风雁南飞》,以雁为题材,他秉承了文人画的传统底蕴,利用釉下彩饰的造型艺术,着意刻画鸿雁“禀和气之清冲,候天时以动静”的逸豫形象。其以青花写芦丛秋雁,运笔挥洒自如,既有文人逸笔情趣,又有民间艺术意趣,兼之以釉里红点染芦花,雁形的风逆和苇蓼的偃顺,极富画理。
作为陶瓷艺术工作者,吴天麟发挥专长,用艺术作品为时代讴歌,围绕长征、抗疫、航空等主题,用心用情创作出了诸多主题鲜明的精品力作,记录时代、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艺术为时代而歌,未来我将继续用艺术为时代鼓与呼,做好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吴天麟说。
如其瓷板画《红军不怕远征难》,运用高温颜色釉与新粉彩的工艺手法,展现英勇无畏的红军将士翻越雪山、跋涉草地的情景。人物形象立体,栩栩如生;雪山巍峨壮阔,草地青草芬芳,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卓绝,与周围美景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出红军将士革命乐观主义的豪情。
凭借对艺术的专注与赤诚,吴天麟在陶瓷艺术领域有较高造诣,其作品在各类国际、国内的大赛中屡屡获奖,倍受陶瓷界专业人士的关注和认可,广受陶瓷爱好者追捧,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本版文图由吴天麟陶瓷艺术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