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康春华
一家化工企业,成立至今已有15年,年产值从几百万元增至数亿元,却从未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新春伊始,记者走进这家化工企业——江西隆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探寻成绩单背后的平安密码。
“请上交手机,佩戴防爆安全帽……”2月19日,记者刚准备进入隆莱生物厂区,就有工作人员提醒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总经理王鹏更是对记者“约法三章”:“因为我们是化工企业,进入厂区必须穿戴防护服和防静电装备,拍照必须有公司人员陪同,并用公司的防爆相机。”
厂区内,醒目位置张贴着安全标语,各类消防器材配备齐全,工人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王鹏边抓生产、边对车间重点区域进行安全巡查,不放过任何一处安全隐患。
不久前,隆莱生物还专门组织了一场安全生产消防演练,设定仓库内电气线路故障,引燃周边可燃物,发生火灾。“呜呜呜……”随着警报声响起,演练正式开始。很快,一支由普通工人组成的兼职消防队在企业内部的消防救援站换上装备,迅速抵达现场,组织员工有序通过安全出口,几分钟后全体员工都被疏散到安全区域,预设的可燃物被及时扑灭。
“作为一家化工企业,公司十分重视安全管理,以公司目前的规模计算,如果停产一天,产值损失就超上百万元,随着规模不断扩大,这个数字还会翻倍增长。”王鹏告诉记者,公司主要从“管住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两方面守牢安全生产底线。首先,通过数据分析、概率统计等,深入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精准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企业制订“十大禁令”等针对性强的安全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住人的不安全行为。同时,企业十分注重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员工更好地掌握和遵守安全制度。
“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则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细化管理。在隆莱生物厂区,每个生产区入口处设置岗前安全检测确认点,确保人员安全上岗;为各类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建立详细的管理台账;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防护设施,对不符合标准的设施限期整改……一系列有效举措的推行,使车间各层级管理人员职责明晰、目标明确,提高了设备设施安全运行效率,大幅改善了现场作业环境,从而实现了提升产品质量的最终目标。
隆莱生物深入推行“安全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从技术、组织、管理层面出发,采取有力措施,严把细节,预防各种不安全因素,有效防止了各类事故的发生。企业还提出“逢会必看警示片”的口号,通过定期组织安全警示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让全体员工时刻保持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警惕。这种安全文化的熏陶和培育,使得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定,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共同维护企业的安全稳定。
“我们每年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投入有数千万元,公司安环部有40多名员工,超过员工总人数的6%。”王鹏告诉记者,现在全公司有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3名、中级消防员4名,近200名员工接受了系统的培训,取得了特种作业证书。
在安防新技术应用方面,隆莱生物同样不遗余力。企业从源头治理、全流程管控的角度出发,通过静电综合治理,设置无死角监控,安装烟感、可燃气体、有毒气体自动报警系统,安装覆盖所有反应设备的温度和压力DCS报警系统,引进高风险操作单元的全流程自动化设备等,构建起多重智慧化的安全保护层。今年,企业还准备新装电子围栏系统,通过智能设备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实现对生产环境的精准监控和智能调控。这些创新性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为员工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隆莱生物自2009年创办至今,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稳步提升,各类原料药产品受到国内外多家知名药企的青睐。近三年,企业产值复合增长率达170%,税收复合增长率达210%;2023年实现营收4.62亿元,总产值4.89亿元。